求赏识,会吗的智慧故事

2018-12-13故事

  前段日子,一个不认识的大学男孩加了我的微博,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人生理想就是进人我所在的行业,希望我能重点推荐他。我说:“我并不了解你啊。”他说没关系,他绝对靠谱。不会给我丢脸云云。我理解现在大学生求职的焦躁心态,也不好意思说出拒绝的话语。结果几天之后我如梦初醒般地发现,该学生像福尔摩斯般严密排查了我微博上的所有好友,眼光精准地选择了一部分人加为好友。每天积极地跟他们八卦聊天,而那些人大多是我的同事、朋友,甚至客户。

  这本来与我无关,毕竟加谁为好友纯属他的个人自由,但是打着我的旗号满世界跟人套近乎实在让我反感。一次,偶尔和一位行业内颇有威望的前辈提及此事,居然引起了他的共鸣。他感慨地说:“现在学校社团活动无论大小,都希望邀请有分量的嘉宾去参与;同样,在实习、求职时。也有好多学生希望和行业内的精英建立联系,让对方写推荐信、甚至直接推荐合适的岗位。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该拿什么态度,通过什么途径和名人建立第一步联系,有些态度剽悍或者行为冒失的人还会严重干扰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人心生厌恶!”

  前辈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大学时代曾经邀请俞敏洪老师来学校担任活动嘉宾的事儿。那时候的我,老实学生一个,不善言辞,没有背景,更没有可以和新东方交换的商业利益点,我有的只是谦卑和诚意。但就是凭借那股很傻很单纯的努力,最终我还是做到了。

  当时我读本科,校研究生会主席随便抓了几个本科生去帮着策划一个论坛。身为外联部的成员之一,他们交代给我的中心任务只有一个——邀请俞敏洪老师来参加论坛,并作为唯一的开场嘉宾致辞。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可想而知,我压力有多大!

  俞敏洪老师在哪儿?在北京新东方总部,在全国的哪个分校,还是在加拿大的家中享受儿女之乐?写信到新东方总部?肯定有成堆的秘书帮我拆了信,然后发现原来是件屁大点儿的事,飞快地把我给灭了。写邮件给俞老师?email地址是什么?他最终能看到并且回复吗?

  我几乎尝试了能想到的一切方法:在新东方网站上搜寻他的email,没有;直接把电话打到新东方总机,没戏;找了个在新东方上课的同学蹭了一节口语课,课间时间冲上去问代课老师怎么能联系到俞老师,未遂;买了本新东方的内刊细细搜寻,也没有!我几近绝望了。

  有一天上课的间隙我用手机上网,突然发现一条新闻:俞敏洪老师当晚7点在另一个城市的新东方分校做签名赠书活动!那个城市距离我们学校有4个小时的火车,而此刻是上午11点,我看了看表,抓起书包直奔火车站。“杯具”的是,当天的火车票居然没了,我赶紧跑到了对面的长途汽车站,花50多元钱买了最快的长途大巴票,风风火火地杀过去了,当时的情形我至今还印象深刻,由于我极少坐长途车,平时连坐个小巴都要挑汽油味淡的,结果那天因为没吃饭,我一路吐了五六次,可怜的大巴卫生间基本让我一人占了一路。

  下午4点多,我总算到达了那个城市,又倒了好几趟公交七弯八拐地到了新东方分校,此时已经人头攒动。我赶紧排队开始死等!

  晚上7点签赠仪式正式开始,轮到我的时候,我鼓起勇气问了一句:

  “俞老师,能给我个您的联系方式吗?”他的秘书在旁边紧跟着开口:“XXX@XXX.com”。我赶紧记下来,颠着走了,然后在一片漆黑而不知名的马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一家25元钱的小破旅店住了心惊胆战的一夜。

  回校以后,我按照那个邮箱给俞老师写了一封信。那封信不是在吹我有多牛,也不是汇报那个活动规模多么盛大,更不是说这次嘉宾致辞会具有多么伟大的历史性里程碑意义,而是老老实实地告诉他,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一个涉世不深的大学女孩,在完全没有任何门路和技巧的前提下,用了多少时间、走了多远,在陌生城市的黑夜里担惊受怕了多久,才拿到这么一个机会与他对话。没想到,俞老师很认真地给我回信,表明他可以当天从另外一个活动上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如此轻松就得到名人的信任和许诺,多少让我有些意外。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和一个名人建立联系其实并没那么难,找一个职场前辈写一封推荐信也很简单。问题是,大多数人急功近利,毫无尊重可言的态度,堵死了和名人交往的可能性,禁锢了自己的人际网。

上一篇:我们正在失去爱情智慧故事下一篇:十年难做一口好锅智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