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废都》的创作背景

2018-07-20贾平凹

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初期,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商业原则的出台和人文基础的薄弱,使得当时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倾斜甚至是断裂。

    当时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速度不断加快,商品化大潮开始涌现,人们的商品意识不断深化。在商品意识的驱动下,当代文学也开始与商品化大潮联系,日益显示出商品化特征,作家们的创作也不再是纯粹的,而是开始有意迎合大众的口味,这和80年代的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80年代的文学虽然在改革开放的暖风中已然苏醒,不同于60、70年代文学的小心翼翼,但毕竟还是向政治看齐,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90年代的文学更多的是看读者的喜好。举个例子,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再掀热潮,1993年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行改革的第一年,国家开始从经济的各个方面推进改革,经济的改革势必波及到文学,知识分子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向往市场经济,这势必影响到文学创作。市场经济时代文学基本没有了一体化,没有了政治化,有的是利益化。贾平凹的《废都》创作于1993年,1993年中国的思想界正在进行“人文精神大讨论”,当时的问题是知识分子问题,这一问题是之前遗留下来的贾平凹在创作《废都》时,已经在西安这个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认为城市生活中有很多现代文明的东西与世界是相通的,他想在城市生活这一领域探索一下。下笔写《废都》时,贾平凹已经四十多岁,正是不惑之年,这时他的写作技巧已经很成熟,所以一年时间《废都》即完成。

    贾平凹在谈到《废都》等作品创作的动机和动力时,曾愤激地指出:“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作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贾平凹所讲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和他要发现的“人的弱点和罪行”,在中国步入商业社会以来最突出地表现为人的欲望的膨胀和失控,而这也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生态系统发生危机的最为严重的祸根之一。

上一篇:贾平凹《丑石》读后感下一篇:余光中《娓娓与喋喋》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