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写友情的句子是什么呢?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月下散步的事情,抒发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注意苏轼说“念无与乐者”,才去找张怀民的,就是说,苏轼认为张怀民是一个可与乐的人.表现了对张怀民的友情.
第二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这句也同样体现了一种知己友情.苏轼觉得张怀民是和自己一样的“闲人”,是情投意和的朋友.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