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三四段解析

2018-07-16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所阐发的道理与中学生的年龄体验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学生即使看了译文也不能很好的读懂,尤其是第三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此,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翻译的时候要有解析,本文就个人的理解对此文解析如下:

  第三段:作者先写了两种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一静一动;一个严谨庄重,一个不受拘束。然后在此基础上阐发了一系列的人生哲理:

  1、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在你该做正事的时候,如果把握不住自己,而沉湎于玩乐,那么等你清醒过来时,就会发现大好时光已经在你玩乐中悄然过去了,老境已经来临了──死的问题不能不重视了。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在某一阶段总是喜欢或追求某种事物(如学生时代追星),随着年龄的变迁,这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但每当看到自己过去曾经追求或喜欢的事物时,还会引发感慨,从而追念那逝去的时光,或痛悔或欣慰──但死已经接近了。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人们每当回忆过去的事情总像那事儿就发生在昨天,可实际上时光已流逝了很远,往事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回忆这种情景时也会使人感慨不已──死是一个很快就要发生的事情了。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某种角度讲,生死有命,活一天是死,活一百年也是死,人总得死,这样一想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是使人感到很悲痛的──死是一个一定会到来的事情。

  第四段:怎样正确地对待人生及这次兰亭集会的意义:

  1、对上述道理古人也常常在文中阐发,所以我常常对着古人的文章若有同感、若有所思、若合一契。

  2、作者否认一死生齐彭殇(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的观念。言外之意是生重于死,彭优于殇,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3、如果我们不改变一死生齐彭殇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后代人就会像我们学习古人那样,受到它的消极影响,那是可悲的。

  4、所以把体现上述思考的这次兰亭集会的情景及与会者的诗作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供他们以人生的启迪──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

上一篇:《兰亭集序》备课设计下一篇:《兰亭集序》教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