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的教案

2020-06-24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教案

  《兰亭集序》在中学的学习中是颇为重要的一篇课文,所以制订一篇较好的教案就很有必要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篇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

  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课堂流程]

  一、赏帖悟性

  1、字如其人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2)字如其人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羲之简介)

  2、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所杂文砍一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虽世殊事异 / 虽取舍万殊 (归类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称推求)

  ▲向之所欣 / 及其所之既倦

  游目骋怀 / 人之相与 (结构推断)

  2.解释下列句子

  ▲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宾语)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省略主语)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省略介词)

  二、赏景识趣

  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

  (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A 辰雅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

  △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

  B 景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比较:①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上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同为写暮春江南风光,二者有何不同?(丘迟文中是姹紫嫣红,争奇半妍的香艳之美;而本文却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而已,只素淡而已

  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白诗是明艳之美)

  C 人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杜牧诗“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见注释①)

  D 事雅 △修禊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2) 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换得作者如何心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其中,往往使人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

  △游:在水中为游,人自由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

  骋:驰骋,自由的联想、想象,因而可突破时空局限

  B 小结: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的感召下抒发的情怀,这就是山水诗的兴起,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是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了,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精心打造的精神或理想的标尺,如同“田园”一样,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累了时候,它成了皈依。成了“诗意的栖居”

  (3)这种感情浓缩成一句话“信可乐也”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兰亭之会,四者并具,怎不可乐?

  △信,的确、确实

  △“也”为什么不用“矣”?

  “也”语气平缓,“矣”语气激越,这同样是作者的淡泊宁静,清新雅致的人品、文风的体现。

上一篇:兰亭集序教案下一篇:高中德育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