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比较文学论文

2018-09-14老人与海

  一、《老人与海》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学中的现状

  纵向上从整个12年的教学规划中,对于《老人与海》的节选在篇幅和教学深度上,都伴随学生社会阅历、人生体悟程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横向上从不同版本来看,《老人与海》这类外国小说,或是除此之外的戏剧、散文、通讯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仍然较低,重视程度和发展前景仍然呈现低迷状态。

二、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老人与海》的优势意义

  就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来讲,其自身的优越性在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了异质的文化修养。可用置换的视角和态度来重新审视和阐释文学”,就《老人与海》来说,我国现有的教参中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大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形象、语言、意象等,课程安排的轻视,致使学生从文本中能学到的知识无非是简单掌握《老人与海》这篇文章,节选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起来可以活用在自己的写作中,除此之外不会留下更多的印象,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中考、高考必考的文本上,形成了一种为了应付考试而死学的状态。老师则会为了出成绩,将更多的备课授课时间放在文言文、中国小说等上面,使教学意识停滞在中国文学范围内,忽略了外国文学作品,看不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只是固定在一个绝对静止的层面上机械教学。比较文学可以通过自身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国家的学科特点,使东西方文学进行建设性的对话,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三中,除了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学习范围,可以运用比较文学学派———美国学派提倡的“平行研究”方法(可以是“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文体风格、艺术手法及其他形式问题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作家作品、文学类型、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将《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生存的“海”与《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即将入住的“贾府”、《祝福》中祥林嫂生活的“村庄”进行平行研究,通过情节、语言、人物,剖析环境对人物在性格、作为、思想上的影响。以上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为中小学语文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面提供新颖的视角和教学的科学性、广阔性。除此之外,通过运用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就《老人与海》来说,学生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到桑迪亚哥这一“硬汉”男人的勇气、果敢和坚决,并有兴趣更进一步深入阅读《老人与海》的其他部分。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不仅符合课标在教学目的中提到的“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更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种开放的思考方式,在阅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个体优势,不再将思路只局限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当中,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使中国的语文教育不再是“全中国式”的,而是从一个世界范畴的大视角来学习语文。《老人与海》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证明其自身具有深远的价值,但在教学上对它的不重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比较文学的视角,对《老人与海》等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学习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逐渐形成整体意识,还可以挽救现有语文教学机制的僵死状态,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动力。

上一篇:读《老人与海》有感850字下一篇:《老人与海鸥》课堂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