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的手法

2020-04-26李白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上看,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抒发一种愁思 答案补充 那你等我慢慢写好啊 答案补充 首联是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用了凤凰台故事的传说,一二句做对比,说明物是人非,当年金陵的繁华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颔联也是用了对比的手法,吴宫的花草与现在的幽径,晋代的名墓已经成为了古丘,古时的繁荣与现在的凌乱形成强烈的对比。

  首联与颈联形成了由近到远的景色描写,因此是由近及远的写作手法.

  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愁思,表达了忧国犹君的情怀。

  【注释】

  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山和台因此得名。 吴宫:三国时东吴在金陵的宫廷。 花草:这里指宫廷内的花木,比喻美女。 幽径:深幽冷落的小路,这里代指墓道。 晋代:这里指建都金陵的东晋。 衣冠:这里指官服,代指为官之人。 古丘:古墓。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因有三峰,南北相接。 一水:亦作“二水”,指长江。 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的一块沙洲,可能是因为洲上多栖白鹭而得名。

  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当道,使君主昏昧不明。 长安:唐时都城,这里代指君主。

  【赏析】

  本篇为作者极少律诗中的艺术珍品。从诗意考察,可能是李白在天宝年间,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全诗写景、状物、怀古、抒情相映成趣,既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含蕴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此诗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登金陵凤凰台的手法】相关文章:

1.西塞山怀古的手法

2.柳永蝶恋花的手法

3.登金陵凤凰台的ppt教案

4.《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5.登金陵凤凰台的原文

6.登金陵凤凰台情感多种

7.登金陵凤凰台

8.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上一篇:登金陵凤凰台下一篇:黄鹤楼古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