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2020-04-23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之一,是一首怀古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三、学法指导:

  1、诵读诗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2、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有的咏史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感慨只是画外音而已。

  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价技巧、手法。在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 复习《乌衣巷》,背诵《西塞山怀古》。

  (二) 理解语词

  1、重点字词:楼船:高大的战船。

  王气:此即"帝王之气",这里借指东吴的.国运。

  黯然:暗淡无光。 收:结束,消失。

  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枕:贴,靠。

  寒流:指深秋的长江。

  四海为家:四海成为一家,指全国统一。故垒:过去修筑的堡垒。

  萧萧:秋风的声音,形容荒凉冷落的样子。

  2、名句释义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慨叹自东吴以来,人世又已几度兴亡,而西塞山依旧屹立在长江之畔。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当年的要塞,已长满芦苇和荻草,只留下一片荒凉的陈迹。

  (三) 诵读诗歌,结合P40"评读与探讨",说说诗歌的寓意。

  学习研讨

  (一) 导入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组古诗对金陵五处有代表性的古迹进行了吟咏,对发生在这一历史环境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说,以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二) 诵读与品味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1、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二州。文宗初,入为主客、礼部郎中。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地位。其诗凝鍊委婉,韵味深醇。尤长七绝,其《竹枝词》、《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韵,为唐诗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

  2、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3、整体把握

  刘禹锡是一位进步的诗人,他对时政的感慨,往往借怀古的形式抒发出来。阅读时应注意诗人名为咏叹历史兴亡,实是借占喻今,提出警告。

  (三)合作探究

  1、名句赏析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灭吴的史实,并抒发感慨,借古喻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3、艺术欣赏

  借古喻今

  诗的前四句以豪迈的笔力追述西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拦直抵金陵,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的史实,说明天险、人力都挽救不了腐朽王朝灭亡的命运,"千寻铁锁"不过是枉费心机,最后还是落得"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结局。五、六句从东吴的覆亡联想到东晋以来几个小朝廷的破灭,提醒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结尾两句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映衬出那些无人过问的故垒,在瑟瑟秋风中是如此的荒凉冷落,形象地给唐统治者指出历史的见证。凭吊古迹,议论往事,借古喻今,给人以启示,是这首怀古诗的鲜明特点。

  (四)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阅读唐朝韦庄诗《台城》,完成诗后问题。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西塞山怀古优秀教案

2.《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

3.西塞山怀古朗诵

4.西塞山怀古 中考 试题

5.西塞山怀古鉴赏

6.西塞山怀古教案分析

7.西塞山怀古赏析颔联

8.西塞山怀古鉴赏500

上一篇: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诗赏析附阅读答案下一篇:西塞山怀古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