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早》教学设计

2018-11-05鲁迅

  篇一:《早》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目标: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进程:

  一、学习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5、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巡视指导。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用笔写话;

  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5、教师简介“三味书屋”的具体陈设。

  四、学生说说学了本课的具体感受。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与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2、思考课后的练习,试着小组讨论评议

  3、朗读全文。摘抄你喜欢的句子,体会文章写的作用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小组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板书设计:

  3、早

  腊梅——鲁迅

  篇二:《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参观游记。首先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和当年书塾里学习的情景。然后介绍了腊梅花,引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勤奋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介绍的主要内容,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三味书屋、腊梅花、“早”字的来历。)

  2、学习准确介绍方位的表达方法,推敲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体会顿号的用法,并练习介绍自己的房间,提高方位词使用的能力。

  3、理解作者要写梅花的深意,体会题目《早》的含义

  4、积累和春天、珍惜时间有关的格言。了解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资料。鼓励学生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作品。

  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要写梅花的深意,体会题目《早》的含义。

  2、了解的鲁迅应该是生活中的鲁迅,是那个顽皮、勤奋的鲁迅,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的鲁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畅谈收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加深体验

  (一)、品"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二)、游"书屋”

  (1)随着这"清香"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三味书屋吧,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到介绍三味书屋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三味”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读一读。你感觉这三味书屋怎么样?

  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3)、这样一座书香浓郁的书屋,我们快走近去看一看吧。指名读读介绍三味书屋的句子,这段句子,作者介绍了三味书屋的什么?(陈设)。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请大家对照课本上的图片,自由的读读这段介绍,看看作者介绍的怎么样?

  你觉得作者介绍的怎么样?如果没有这张照片,你能不能根据作者的介绍把三味书屋室内的陈设画下来?

  (5)、这说明作者的表达怎么样?作者使用了准确的方位词。用圆圈画下来。

  (6)、谁来当个小导游读读这段介绍,突出这些方位词,好吗?

  (7)、全班集体读。

  (三)、赏"梅花"

  作者还没进三味书屋的门就闻到一阵清香,参观到现在,他才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腊梅花。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因为他知道,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鲁迅 所以 。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作业: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搜集珍惜时间的格言。

  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一篇摘抄。

  3、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的房间。

  《向你介绍我的房间》

  温馨提示:

  1、用上准确的方位词。

  2、室内陈设介绍要具体。

  3、如果别人读了你的介绍能画出你房间的室内陈设,你就挑战成功了!

  板书设计:

  4、早

  蜡梅花 鲁迅

  借花喻人

上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