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介绍

2020-07-04琵琶行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介绍

  《琵琶行》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词语注释/《琵琶行》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歌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字音

  1、湓(pén)

  2、铮(zhēng)

  3、贾(gǔ)

  4、悯(mǐn)

  5、徙(xǐ)

  6、谪(zhé)

  7、荻(dí)

  8、幽咽(yè)

  9、虾蟆(há ma)

  10、绡(xiāo)

  11、钿(diàn)

  12、篦(bì)

  13、春江花朝(zhāo)

  14、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介绍】相关文章:

1.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2.《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3.《琵琶行》原文作者白居易简介

4.《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简介

5.《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6.《琵琶行》原文白居易作者简介

7.琵琶行作者介绍

8.琵琶行作者

上一篇:气质个性签名唯美下一篇: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