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
苏雪林
①“多少时候,没有到菜圃里去了,我们种的扁豆,应当成熟了罢?”康立在凉台的栏边,眼望那络满了荒青老翠的菜畦,有意无意地说着。
②谁也不曾想到暑假前随意种的扁豆了,经康一提,我恍然记起,“我们去看看,如果熟了,便采撷些来煮吃,好吗?”康点头,我便到厨房里拿了一只小竹篮,和康走下石阶,一直到园的北头。
③因无人治理的缘故,菜圃里长满了杂草,有些还是带刺的蒺藜,扁豆牵藤时我们曾替它搭了柴枝做的架子,后来藤蔓重了,将架压倒,它便在乱草和蒺藜里开花,并且结满了离离的豆荚。
④折下一枝豆荚,细细赏玩,造物者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呵!他不但对于鲜红的苹果,娇艳的樱桃,绛衣冰肌的荔枝,着意渲染,便是这小小一片豆荚,也不肯掉以轻心的。你看这豆荚的颜色,是怎样的可爱,寻常只知豆荚的颜色是绿的,谁知这绿色也大有深浅,荚之上端是浓绿,渐融化为淡青,更抹三层薄紫,便觉润泽如玉,鲜明如宝石。
⑤我们一面采撷,一面谈笑,愉快非常,不是为今天晚上有扁豆吃而愉快,只是这采撷的事实可愉快罢了。我想这或是蛮性遗留的一种,我们的祖先——猿猴——寻到了成熟的榛栗,呼朋唤类的去采集,预备过冬,在他们是最快活的,到现在虽然进化为文明人了,这性情仍然存在。无论大人或孩子,——自然孩子更甚,逢到收获果蔬,总是感到特别兴趣的,有时候,拿一根竹竿,偷打邻家的枣儿,吃着时,似乎比叫仆人在街上买回的鲜果还要香甜呢。
⑥我所禀受的蛮性或者比较的深,而且从小在村里长大,对于田家风味,分外系恋,我爱于听见母鸡阁阁叫时,赶去拾她的卵!我爱从沙土里拔起一个一个的大萝卜,到清水溪中洗净,兜着回家;我爱亲手掘起肥大的白菜,放在瓦钵里煮。虽然不会挤牛乳,但喜欢农妇当着我的面挤,并非怕她背后搀水,只是爱听那迸射在冰铁桶的嗤嗤声,觉得比雨打枯荷,更清爽可耳。
⑦康说他故乡有几亩田,我每每劝他回去躬耕,今天摘着扁豆,又提起这话。他说:“我何尝不想回去呢。但时局这样的不安宁,乡下更时常闹土匪,闹兵灾,你不怕么?”我听了想起我太平故乡两次被土匪溃兵所蹂躏的情形,不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1.“扁豆”在行文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第⑤自然段猿猴“呼朋唤类”采榛栗的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鲁迅在《社戏》里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苏雪林也说“有时候,拿一根竹竿,偷打邻家的枣儿,吃着时,似乎比叫仆人在街上买回的鲜果还要香甜呢”,是什么原因让鲁迅与苏雪林分别有类似的感受?(3分)
4.概括第⑥段划线句子所写内容,并说说此段文字有何作用?(3分)
5.行文结束时,作者为什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由此可推断,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分)
阅读【答案】
1.“扁豆”是行文的线索。
2.不能删。插入猿猴采榛栗的情节,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蛮性遗留”,更好地理解只注重“采摘”本身的快乐;同时,这个情节也与后面“偷枣”的情节相互依存。
3.差别主要原因是吃“送的豆”和“买的枣”缺少了“采撷”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快乐。鲁迅吃六一公公送的豆,缺少了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和偷豆的快乐;苏雪林吃买的枣,缺少了拿竹杆打枣的快乐。
4.写的是乡村生活。这段文字一方面表达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向往,另一方面也给下文提出“回去躬耕”作了铺垫。
5.作者喜欢田园生活,可这简单的愿望却因“时局动荡”、“兵匪骚扰”而不能实现,所以“深深叹了一口气”有遗憾的意思;另外,还有对乡村百姓不能过太平日子的同情和无奈。本文的主旨是: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和向往,表达百姓对简单、安稳的生活的渴望!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文是按照“种扁豆-----采扁豆----盼想到乡下种扁豆”这一思路展开的,所以,“扁豆”是本文的“线索”。
2.作者为了表现“采摘”本身的快乐,通过猿猴采榛栗的情节,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蛮性遗留”。同时还能使文章前后得以呼应,让文章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这个情节不能删去。
3.从“偷打邻家的枣儿”以及“偷六一公公家的豆”时的心情来分析鲁迅与苏雪林分别有类似的感受的原因。示例:差别主要原因是吃“送的豆”和“买的枣”缺少了“采撷”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快乐。鲁迅吃六一公公送的豆,缺少了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和偷豆的快乐;苏雪林吃买的枣,缺少了拿竹杆打枣的快乐。
4.文中画线句子写的是作者儿时的乡村生活场景。通过这个描写,一方面表现出对乡下生活的还念;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提出“回去躬耕”作了铺垫。
5.本文的第7段,交代了写作背景,联系写作背景,在根据作者在文中写的“采摘扁豆”的乐趣以及对乡下生活的向往。可以推断作者叹息的原因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示例:作者喜欢田园生活,可这简单的愿望却因“时局动荡”、“兵匪骚扰”而不能实现,所以“深深叹了一口气”有遗憾的意思;另外,还有对乡村百姓不能过太平日子的同情和无奈。本文的主旨是: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和向往,表达百姓对简单、安稳的生活的渴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
点评: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