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列传第十二》阅读答案

2020-04-23其他类

  高智耀,河西人,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①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释:①“给复”是免除赋役的意思。下文“诏复海内儒士徭役”中的“复”同此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B.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C.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D.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10.D

  11.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字则要在成年时取。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取字。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

  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至元五年”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

  11.D“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智耀见识卓远,能力出众。他认为君王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针对西北藩王使者在奏问中提出的疑惑,他都能在皇帝面前一一奏对,让皇帝很满意。

  B.高志耀为儒生请命,成效显著。他认为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应根除这种现象。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数千儒生因此得益。

  C.高志耀积极建言,深得圣心。他多次就儒学、儒生问题向君主进言,多能得到君主的认同。宪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

  D.高志耀尽心国事,为国分忧。西北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派使者入朝奏问,世祖寻求能回访西北藩王的使者,高志耀主动拜见,请求出使。

  12.C 张冠李戴,不是宪宗,是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

  13.文言文翻译。(10分)

  (1)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4分)

  (2)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4分)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分)

  13.(1)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子孙之贤者”定语后置1分、“以……对”1分、“遽”1分、省略的主语补出1分)

  (2)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然”1分、“拜”1分、“循行”1分、“区别”1分)

  (3)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告诉”1分,“许”1分)

  参考译文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

  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忽然让他们与服贱役的人承担相同的赋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使他做官,他没有答应。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皇帝问:“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高智耀回答:“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你说得这些以前没有人告诉过我。”(皇帝)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让他们)没有什么要拿出的东西。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高智耀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引古证今,反复论辩,滔滔不绝。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就专铸官印交给他,并下令凡是免除徭役的儒生都必须有他验证的公文。当时,淮蜀一带被俘的儒生,都被充为奴隶,高智耀奏请说:“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陛下您正打算用古道来治理天下,就应当根除这种现象,来劝勉天下的儒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有些权贵说他放人太多(失实),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皇帝听了很高兴,赏赐了他。高智耀又建议说:“国家各项制度刚刚创立,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应当效仿前代,设置御史台来纠察整肃官员。”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用高智耀建议的结果。高智耀升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恰好此时西北藩王派遣使者入朝,奏问:“本朝习俗与汉人不同,现在我们占有了汉人的土地,建都建城,礼仪文化制度为何要遵用汉人的?”皇帝寻求能回访的使者来解答他们的疑问,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高智耀行至上京竟然病逝。世祖为之惊愕悲悼。后来追赠高智耀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赠谥“文忠”。

【《元史列传第十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元史巎巎列传阅读答案

2.《元史·列传六十五》阅读答案

3.《元史列传三十五》阅读答案

4.《元史》阅读答案

5.《元史·列传第四十五》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6.《元史·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7.《元史·列传第五十四》阅读答案

8.《元史·列传第二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上一篇:《明史:列传第三十二》节选阅读题及答案下一篇:《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阅读题答案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