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青山》阅读答案

2020-04-23其他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远处的青山【英】高尔斯华绥①就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里,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呢。那个阳光和煦的日子,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当时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为那新的恐怖寻找安慰。“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表针的滴答,又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二啊,难道这事永无完结吗?”

  ②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阳光灿烂,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这时心头不再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气侵袭。和平了!仍然有些难以相信。不过再不用紧张地去谛听隆隆炮声,或去查看那倒毙的人们,张裂的伤口与死亡。和平了,真的和平了!

  ③此刻,在这座青山之上,我能在温暖阳光的覆盖下安然睡去。我甚至能心情欢快地做梦,不必担心醒后好梦破碎;即使做了噩梦,睁开眼睛后也就一切消失。我可以抬头仰望,而不会突然瞥见那里拖曳着一长串狰狞可怖的幻象,或者人对人所干出的种种伤天害理的惨景。我能一动不动地凝视澄澈而蔚蓝的晴空,而不会时刻受着悲愁的拘牵;或者俯视光滟的远海,而不致担心波面上会再浮起血污。

  ④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自由自在,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晨露未干。轻如蝉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这里见不到凶猛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攫去那快乐的小鸟。这里不再有歉疚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张目四望。你看到眼前的蜗牛,它那甲壳被雕镂得如此精致,它头顶细角,恍如童话里的小精灵,角端作蔷薇色。你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活了起来,这里一片空旷,没有树篱,但有许多生机勃勃的树木,还有那银白的海鸥,翱翔在色如蘑菇的耕地或青葱翠绿的田野之间。你凝视一株小小的粉红的雏菊,慨叹它生逢其时。你注目那棕红灰褐的满谷林木,上面乳白色的流云低低悬垂,暗影浮动。这一切,是只有大自然的一个日子风和日丽,而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

  ⑤在这座青山之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更加透彻。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纸杂志上还充溢着敌意和仇恨。据说,此次战争爆发之初曾有一位艺术家闭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中和花园里,不订报纸,不会宾客,不闻杀代之声,不睹战争之形,每日唯以作画赏花自娱。只不知他持续了多久。难道他这样做法便是聪明,还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那些不知躲避的人更加厉害?难道一个人连自己头顶上的苍穹也能躲避得开吗?连自己同类的普遍灾难也能无动于衰吗?

  ⑥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如严霜浸入土地。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战斗、护理、宣传、修工事的人们当中,很少有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如果我们能把一切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诅咒全部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

  ⑦那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在我所偃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在这里,云雀的欢歌,香花与芳草,健美的欢畅,空气的新鲜,星辰的庄严,阳光的和煦,还有清歌与曼舞,淳朴的友情,这一切都是人们渴求的呀。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所以,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⑧现在我躺在草地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这是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没有领略过的快乐。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睛光。

  【注】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本文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4.从本文内容看,作者明明身处青山之中,但又把本文的题目定为“远处的青山”,这是什么道理?(4分)

  15.战后,作者登上青山,他的内心产生了哪些感想?(6分)

  16.请在本文第④、第⑤段范围内,找出三种表达技巧,并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

  17、读完本文后,你对战争与和平有怎样的认知?(6分)

  试题答案:

  14.在本文,“青山”既指作者身处的山,也象征作者理想中的充满美和仁爱、没有战争的世界。作者意识到,这样的理想世界距离人们还很远,尚未能实现,故称之为“远处的青山”。

  (答出“青山”的象征义得2分,解释“远处”意得2分。意思对即可)

  15.作者的感想是:①为战争结束、和平到来而欢欣,为又能自由悠闲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而欢欣。②感到自己的思想自由飞翔,感到安详、幸福。③但也感到战争的残暴景象仍历历在目。④意识到在战争中,没有人能躲避,没有人能无动于衷。⑤认识到人们多诅咒战争,渴求和平。⑥认识到美与仁爱的“青山”距离人们还很遥远,和平离人们还很遥远。

  (据文章各段段意概括整合,每点内容占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点面结合:第④段,既写了各种禽鸟自由飞翔,也写了 “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苺丛中”;既写了海边“一带平芜”的生机勃勃,也写一株粉红雏菊的美丽。效果:充分而细致地表现了大自然生命的自由美好。

  ②远景近景结合。第④段,既写远处的飞鸟、新月、田野,也写眼前的画眉、蜗牛、雏菊。效果:从空间方面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生命的自由美好。

  ③拟人:第④段,以“自由自在”形容天空的飞禽,以“快乐”形容小鸟,以“微笑”形容阳光,生动体现了大自然生命的自由美好。

  ④比喻:第④段,用“轻如蝉翼”来喻新月,突出了新月的轻灵;用“童话里的小精灵”来喻蜗牛,突出蜗牛的精致可爱。

  ⑤反问:第⑤段,连用反问来责问那位闭门不出的艺术家,强调在战争中无人能够躲避。

  ⑥排比:第⑤段,用排比和反复,写一位艺术家在战争期间“不订报纸,不会宾客,不闻杀伐之声,不睹战争之形”,强调其躲避战争、逃避现实的虚妄企图。

  ⑦使用第二人称:第④段,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领读者进入青山上所见的美景之中。

  (以上为例,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每答出一种手法并能简要说明其效果,即得2分。)

  17、①战争违背善良的人性。战争使人们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好;战争期间的人们,谁都难以躲避战争的伤害。

  ②战争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矛盾;战争结束,也不意味着和平的真正实现。

  ③人们渴求自由的生活、淳朴的情谊和美丽的自然,诅咒战争,但尚未学会摆脱战争的命运。

  ④战争源自人们之间的矛盾和人们思想的狭隘,而和平的基础是人们对美和仁爱的共同追求;有这一共同追求的引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真正的和平终将实现。

  ⑤文学家、思想家们对战争的批判和控诉,是实现真正和平的重要力量。

  (观点应以本文思想内容为根基。每答出一个合理观点得2分)

  注:复习《考前提示》之《高考散文命题思路与解题思路》!

上一篇:短篇诗歌苦涩的爱下一篇:其实幸福就在不远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