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阅读答案

2020-04-23其他类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冬》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冬

  郑伯齐

  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是平常所说的视觉触觉之类。也不是艺术家所喜欢说的什么第六感,第七感。

  它没有那样直接——并且,也没有那样零碎。

  也许可以说是综合的感觉——感官的合奏曲罢。

  无论是在都会或者是在乡村,无论是在重楼巨厦的繁华大道,或在矮屋低檐的贫民区域,一到冬天,我便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一到冬天,我只感觉到没落,衰颓,和说不出的凄凉,一到冬天,我便感觉到一种末日的到来。

  这种感觉象鬼气一般侵进了我的肌肤!

  但是,我应该忠实地附加着说明,这种感觉,是回到中国以后我才更迫切地感觉到。

  三四年前,我还在外国放浪着。而且,这一国家的环境,对我们是特别冷酷难堪。那时候,到了冬天,我感觉到我浑身的汗窍都被寒风吹透!一片一片的雪花都吹进我的心底。我感觉到说不出的寒冷和寂寞。我迫切需要一种人间的温暖来温暖我这僵死了的躯壳和灵魂——朋友,恕我用了这样一个古董的名词。

  然而,奇怪得很,没落和衰颓却永没有袭击过我官感的!

  经了长期的悬想,我才回到了所谓"祖国"的怀抱中。但是,我的感官反起了大大的变化。

  祖国的怀抱中,并不是温暖可亲的。尤其是一到冬天,引起了我的说不出的萧条的感觉。

  我曾去过四季常绿的南国,我曾去过风木萧索的北方,它们所给我感觉到的冬天,都一样地是不可当的冷落和萧条。

  就是在上海罢。我也常在南京路、四川路等繁华大道上徘徊。满街上,固然不少轻裘盛妆的青年男女在熙熙攘攘地来往,然而,支配着的情调,依然是衰落和荒凉。

  “象沙漠一样”,俄国的盲诗人曾经这样形容过中国。沙漠的严冬,你想,血气旺盛的人们怎样能够忍受?

  所以,一到冬天,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中国所给我的,只是酷肃杀冷酷的寒气。

  当然,这也不止冬天。中国的自然和社会,始终总带一种冷酷肃杀的情调。

  中国所给我的印象——除了潜伏着正在生长的半面以外——都是隆冬的气象。

  古人说“冬眠”,中国是仍在伟大的睡眠里吗?

  不是!绝对地不是!

  现在的中国——数千年来演进到如今的旧的中国,和在娘胎中就被宣告夭折了的所谓“新的中国”——都加速度地奔向崩溃没落的道路去。中国的一切——除过掩在浮云里面的一线光明之外—一都现出丑陋和不快的死的面容。

  假使对于一线光明的未来没有憧憬的心情,谁还能不堕落在世纪末的悲哀的泥沼里?

  在平常,春天,夏天乃至秋天,这种感觉比较还不甚强。大约,主观的生命力还可以抵抗这种冷酷的刺激,而客观的自然也还有相当的蔽掩。可是,到了冬天,自然也赤裸裸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直截地刺激着我们微弱的生命力。

  哀颓没落的感觉,便这样地,象鬼气一般,刺进了我们的肌肤,刺伤了我们微弱的生命!

  啊!冬!衰颓的冬!没落的冬!

  一到冬天,便使我们感觉着没落和崩溃的凄惨。

  但是,以前人,也和我们抱着同样的感觉吗?

  不!决不!

  他们的宇宙,他们的社会,他们的生活;都和我们两样。因之他们的感觉也和我们决不相同。

  试一展读古人所做的诗,试一展阅古人所绘的画。我们立刻可以发现和我们完全相反的感觉。

  他们歌咏着温暖和休息,他们描画出团圆的乐趣。冬天,为他们,比之秋夏,是更可亲,更快乐的季节。

  他们可以休息,他们可以团圆,他们可以做着白日的好梦,他们准备着饮屠苏酒。

  现在的我们却不然了。我们只觉得那冷酷的肃杀的冬天,但是春天也许就在后面跟着来的!

  一九三四年

  (选自《中国散文精品•现代卷》)

  【阅读题目】

  11.开头写到:“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这是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6分)

  12.文中写到“三四年前,我还在外国放浪”时的感觉,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沙漠的严冬,你想,血气旺盛的人们怎样能够忍受?

  (2)中国所给我的印象——除了潜伏着正在生长的半面以外——都是隆冬的气象。

  14.本文以“冬”为题,有结构艺术、象征意味等多方面的作用。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1.没落、衰颓和说不出的凄凉,以致有一种末日到来的感觉。(2分)原因:①现在的中国正加速度地奔向崩溃没落的道路去,一切都现出丑陋和不快的死的面容。(2分)②到了冬天,自然也赤裸裸地露出了冷酷的本来而目,直接地刺激着我们微弱的生命力。(2分)

  12.①以国外冬天的“冷酷难堪”、“寒冷和寂寞”来衬托国内冬天的萧条、衰落和荒凉;(2分)

  ②抒发了对“人间的温暖”的向往,表达了对祖国萧索、凄凉现状的失望与不满。(2分)

  13.①这句话先运用比喻手法,把当时的中国比作“沙漠”;再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对中国肃杀冷酷的现状强烈地不满与愤慨之情。(3分)

  ②这句话一方面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自然和社会冷酷肃杀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潜伏着正在生长的”光明、进步的力量的肯定与期待。(3分)

  14.【示例一】使全文结构艺术精巧、高明。(2分)①“冬”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2分)②同绕对“冬”的不同感觉,将中外、古今联系在一起,转换自如,对照鲜明;(2分)③文章由写“冬”开始,以写“冬”结束,首尾照应,结构严谨。(2分)

  【示例二】使文章象征意蕴含蓄、丰富。(2分)①文章表面上是抒写对“冬天”的奇异感觉,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耐人寻味;(2分)②文中的“冬”象征了没落,衰颓,冷酷,肃杀的旧中国社会现实;(2分)③文章借表达对“冬”的厌恶与诅咒,引发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憧憬与追求。(2分)

  (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上一篇:永远的土墙房的经典散文下一篇:故乡遍地冬阳的阅读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