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文原文

2020-04-23其他类

  《爬天都峰》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教师可准备有关天都峰的录像片。

  2.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识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可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有的'可以在语境中识记。如,“陡、链、颤、攀、鲫、呵”。要求会写的字,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后,还可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准备。学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后面的教学再解决。

  “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两句问话和最后的决定,发生在两个特定年龄人的身上,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斗争。教学时,可提问: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虽然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对话时,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还可以联系上文,联想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也是《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

  课后抄写第二自然段的题目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

  4.课后可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的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

  5.课文后面对本组的综合性学习作了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

【爬天都峰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1.爬天都峰课文

2.爬天都峰课文内容

3.《爬天都峰》的课文内容

4.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

5.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

6.爬天都峰课文主要内容

7.《爬天都峰》课文内容推荐

8.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

上一篇:爬天都峰课文下一篇: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