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我的窗外大约三百米外的地方,有一座墨绿色的高树林: 树叶和树枝形成的高山摇来晃去,好像随时都会倾倒下来。众多的高树,它们的树冠都倒垂向地面,形成一大片“液体”,仿佛不断波动的浪脊。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树林左右扭动,上下弯曲,然后带着高亢的呼啸声重新挺直身躯,接着又伸展肢体,仿佛要连根拔起,逃离原地。不,它们不会示弱。倘若这些大树开步走的话,它们一定会摧毁阻碍它们前进的一切东西。但是它们宁愿立在原地不动。
②天空布满钢铁色的云,远方的云几乎是白色的,靠近中心的地方即树林的上空就发黑了:那里聚集着深紫色的暴怒的云团。在这种虎视眈眈的云团下,树林不停地叫喊。
③树林的右翼,两棵连接在一起的山毛榉的枝叶形成一座阴暗的拱门。拱门下面有一块空地,那里异常平静,像一个明晃晃的小湖。从这里看得不完全清楚,因为中间被邻居家的墙头苫盖物隔断了。那个墙头不高,顶上覆盖着冰冷的绿玫瑰。玫瑰有一些部位没有叶子,只长着许多疙瘩的枝干和交叉在一起的、竖着尖刺的长枝条。它有许多手臂、螯足、爪子和装备着尖刺的其他肢体: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庭院大概有四十平方米;地面是水泥的。在一个墙角上有一张黑木小桌子,已经散架。在最里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垃圾桶。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它们封闭着空间呢还是它们是它的门呢?
④在山毛榉构成的拱门下,光线已经深入进来。它那种被树枝的颤抖的影子包围着的稳定状态几乎是绝对的。看到它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了。更确切地说,是我的思绪收拢了。这种平静是阻止树木逃走、驱散天上的乌云的力量吗?是的,我已经知道,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无论把我们的感情寄予万物还是把我们的感觉和激情赋予它们,都是不合理的。把万物看做生活的向导、生活的学说不更合理吗?学会在激荡的旋风中保持平静,变得像在发疯摇动的树枝中间保持稳定的光线那样透明,可以成为生活的一种日程表。
⑤但是空地已经不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湖,而是一个白热的、布满了极其纤细的阴影纹络的三角形。三角形难以察觉地摇动着,直到渐渐地产生一种明亮的沸腾现象,首先是在外部地区,然后是在火红的中心,力量愈来愈强大,仿佛所有的液体光线都变成了一种沸腾的、愈来愈黄的物质。天空愈来愈暗,那一片光线的空地也愈来愈亮、闪烁得愈厉害,几乎像一盏在动荡的黑暗中随时会熄灭的灯。树林依然挺立在那里,只是沐浴着另一种光辉。
⑥稳定总是暂时的,是一种既不稳又完美的平衡,它持续的时间只是一瞬间:只要光线一波动,一朵云一消失或者温度稍微发生变化,平静的契约就会被撕毁,就会爆发一系列变形。每一次变形都是一个稳定的新时刻,接着又是一次新的变化和另一次异常的平衡。是的,什么也不固定:变化变成稳定,稳定是暂时的协议。高明不在于稳定也不在于变化,而在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永恒的来与往:高明之处在于瞬间性。这是中间站。但是我刚刚说到中间站,巫术就破灭了。中间站并非高明,而是简单的走向……中间站消失了:中间站不过如此而已。 (选自《20世纪世界散文精选》,有删节)
12.窗外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13.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的含意。(4分)
⑴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
⑵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
15.作者借对窗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12.【答案】(4分)动荡;压抑;封闭;不断变化。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要想把握景象的特征,必须明确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再通过具体的词句,分析景物的特征。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比较多,墨绿色的高树林倾倒、钢铁色的云、发黑、暴怒、虎视眈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总结为眼前的景色令人压抑,仿佛面临黑色恐怖势力,仿佛一场大战即将来临;描写拱门写到“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它们封闭着空间呢还是它们是它的门呢?”,因此本段的景物描写可以定格为“封闭”;第四段、第五段描写的是“动荡”;第六段描写的是“变化”。
13.【答案】(6分)表现了高树林在狂风吹打下痛苦抗争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大树的强大韧性和顽强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与拱门下的空地以及庭院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叙写感悟作铺垫。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道题的作用首先是渲染气氛,与后文对比铺垫,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14.【答案】(4分)⑴玫瑰总被人寄予美好的情感,现实生活却与此产生巨大反差,表现了“我”对生活的反思。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理解局句子的含义,贵在抓住关键词语,抓住修辞来进行体会,本句就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玫瑰比作螃蟹,表明“我”对现实生活难以接受的情感。
⑵【答案】⑵我们都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大自然既孕育了我们,又可能使我们湮灭;我们寄予或赋予万物以感情都是不合理的(一厢情愿的)。(2)题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本句的具体含义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包围”“产生”“吞噬”,又把握比喻的修辞方法来理解,同时向抒发中心思想的方向靠拢。
15.【答案】(6分)①动荡的树林、乌云密布的天空、封闭的庭院都是现实世界在作者心里的投影,表明作者内心的压抑和苦闷;
②树木不甘示弱的精神给予了作者突破动荡而压抑的现实世界的勇气;
③在对自然万物的重新认识、定位中,作者体会到动荡生活中保持平静和清醒的重要性;
④空地光线的稳定与变化,让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稳定都是瞬间而暂时的,动荡与变化才是永恒的;人生一直处于从一个暂时的稳定走向下一个暂时的稳定中。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结合全文谈谈对窗外景象描写的理解,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就是揭示文中具体事物的含义,具体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解决本题,重在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