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

2020-04-24其他类

  《秋天的怀念》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

  师:(师范读课题)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学生再读)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空白表格)

  生:我发现了一个表格。

  师:是的,这是一份空白表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现在就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人,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

  生:课文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

  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师:你把“快乐”改成“乐观”就更好了。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

  生:母亲和“我”。

  师:对了,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出示课件表格中的部分文字)

  母亲 “我”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

  生:三次。(出示课件表格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师: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

  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菊花。

  点评:这是一篇散文,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能通过填写表格理出两个人物、三次写到“看菊花”的线索是很准确、也是很巧妙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把握整体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过程看,阅读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螺旋式推进的过程。所以这一步是指导学生阅读不能绕过的。这个环节教师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安排的,假如再点明,阅读还要从表达的角度理出文章思路,那就更好了。

  师: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

  生:母亲和“我”。

  师:就是这母子俩。这两个词的四个字,还是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再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师指导识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是一场人生的——

  生:灾难啊!

  师: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

  生:暴怒无常。

  师:回到文中找一找,“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生浏览课文)谁把你画好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生:(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出“我”此刻的暴怒无常呢?

  生:“砸碎”和“摔”。

  生:“捶打”。

  师: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怨恨和怒火可是要通过这样的动作发泄出去的啊!怎么读?(学生带着绝望之情再读生字)

  师:我们看到的是史铁生的暴怒无常,看到的是他在砸、在摔、在捶,但我们看不到的是他的内心。谁能试着来体会一下他此刻的心情?暴怒无常的背后是什么?

  生:暴怒无常的背后是难受、悲伤,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

  生:生活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人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生读)

  师:同学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课文第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儿子回答:“不,我不去!”

  师:这是母子此刻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这一次儿子断然拒绝了,课文又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菊花,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母亲说的是:“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儿子的回答是:“什么时候?”

  师:这一次我的回答是:“什么时候?”从这里你看出了

  什么?

  生:说明这次作者面对母亲的央求并没有拒绝,说明作者不想让母亲失望。

  师:说得多好,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一次母亲没有被拒绝,那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生:母亲此刻是喜出望外的心情。

  师:说得好,你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概括了母亲此刻的心情。母亲怎么那么高兴啊?

  生:第一次儿子非常坚决地拒绝。第二次问“什么时候”,给了母亲希望。

  师:说得多好啊!你们看,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你们从这里读出了母爱。现在,老师请你们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当中。浏览课文,圈一圈,画一画。

  咬文嚼字知母爱

  细节之中品深情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

  生:我从这里读出了母爱。(读)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师:“跑”和“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师: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吗?

  生:踏、踢、跳、蹦……

  师:可如今,这些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所以,这些字眼也成了母亲最最忌讳的。母亲得有多小心、多谨慎呀!还从哪儿体会出母爱?

  生:(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从这句话我能看出,母亲不顾自己,就担心自己的孩子。(生落泪)

  师,这位同学被母亲打动了。大家看这句话后面是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呀?

  生:(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师:你读出了母亲的心愿,这是母亲不变的愿望啊!你还从哪些细节读到了母爱?

  生:(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从这里我看出母亲也重病在身,但她却不告诉儿子,不让儿子伤心。

  师:他读这段话的时候很动情,老师知道他也在心疼母亲。

  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这里体会到,儿子活母亲也活,儿子不活,母亲也不想活了,说明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师:母亲和儿子永远在一起。母亲的这一“扑”,这一“抓”(师板书),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很心疼儿子。

上一篇:怀念秋天的散文下一篇:秋天的怀念小学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