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送来绿豆糕》阅读答案

2020-04-25其他类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1、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灌”,指出其表达效果。

  3、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阅读答案:

  1、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2、“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3、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上一篇:阳台上的老太太散文下一篇:幸福的人总有办法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