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背诗算不算本事的阅读答案

2020-04-25其他类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很火。背诵竞技的形式,使得很多人说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确实,我也曾受机械记忆教育的负面影响,因此理解他们的悲叹。但冷静地想想记忆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如上观点仍有可商榷之处。

  我认为不能以“不就会背个诗吗,算什么本事”这样高冷的腔调去贬低选手的实力。且不说在数年如一日的积累过程中下了多少功夫,单是在最躁动不安的年纪,能腾出安静的心境去装纳诗词,能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到平仄韵脚中开辟出一隅静土,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能坐得住、静得下来,这些品质都是我们身上十分稀缺的。

  当然,我不会全盘否定所有的反对者。因为的确很多人透过这档节目,在郑重地表达对“记忆学习”的忧虑。但是我们的忧虑很容易反弹到另一个极端。从前是鼓吹背诵、强调记忆,现在是贬低背诵、贬低记忆,好像那是抹杀想象力、创造力的万恶之源,一看到靠记忆取胜、考察记忆的竞技与测试,就觉得不科学、反人性,对记忆过度警惕、排斥。一些教英语的反对背单词,一些教中文的'反对背诗句,这种行为很偏颇的。

  可能你不愿承认,但很多时候,记忆是理解、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在记忆达不到一定量的条件下,奢谈创造是不靠谱的。在单词量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法优美地遣词造句;在对古体诗掌握得不够熟稔的时候,没法泼墨创造。相比于“此节目宣扬死记硬背”,这种贬低记忆、跨越步骤、无视学习规律、片面迎合惰性痛快的“教育理念”,才是对青少年真正的误导。

  “不就是会死记硬背么”的背后,有两股根深蒂固的偏见。其一,将所有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其实很多时候,如果真的静下心去捕捉到震撼心灵的美感,不必刻意去记也会过目不忘。一说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只能说明,持有此偏见者是个很不会学习的人。

  其二,把记忆和创造人为对立。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呼声很高的评论:“这样隆重的诗词大会,绝没有一个诗人。”其实就这档节目本身而言,选手只能展示出“会背”的功底,至于到底会不会写,我们完全无法得出结论。但有些人喜欢在记忆力和创造力之间树起人为的对立——特别能背诵的人,都是被束缚的,肯定没有创造力,继而推出“我是不会背,可我没被扼杀创造力啊”的心理安慰。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是种音韵优美的文学体裁,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离了手机就活不下去、被各式信息碎片裹挟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向这些选手投去一瞥敬意,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与欣赏。只有让诗歌与诗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们才可能跨越时空,润泽你我的心灵,对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净化和守护。一位网友说得好:让小孩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待他成人时,见到晚霞不是说“真好看”,而是“一片晕红疑著雨,晚风吹掠鬓云偏”。

  5、下列不属于文中“会背诗的选手”的特点的一项是

  A. 在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的同时,能静心背诗

  B. 数年如一日的积累

  C. 年纪轻轻就能沉住气,静下心。

  D. 能坐得住、静得下来

  6、对“不就是会死记硬背么”的说法,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下列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所有记忆都等同于死记硬背是不对的。

  B. 记忆是学习必须的过程,不可或缺。

  C. 能背书不代表没有创造力。

  D. 记忆不会让人产生惰性。

  7、作者对“会背诗算不算本事”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一定有坐得住、静得下来的品质。

  B.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才更有可能创作出好的诗歌作品。

  C.算本事,因为不会背诗的人更多的是在寻求“我没被扼杀创造力啊”的心理安慰,是惰性的体现。

  D.算本事,因为不会背诗的人也不懂得学习的规律。

【会背诗算不算本事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本事课后阅读答案

2.《有本事,你也撕》阅读答案

3.背影阅读答案

4.背影的阅读答案

5.《背影》阅读答案

6.《背景》阅读答案

7.《搓背》阅读原文及答案

8.有本事,你也撕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上一篇:小草和北风的故事下一篇:南开校父严范孙本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