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课文片断赏析

2020-04-25其他类

  旧的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强调以文为本;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前者所依附的对象是静止的语言材料,而后者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很大潜能及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正因为介于新旧课程之间,经历着这样不同的本体观。因而,我们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边缘便宽了、广了。有沿循教材主体的,有伴随作者行文思路的,有自我感悟、揣摩得来的,有经历实践,来自于体验过程的。于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了独特的、多样的、求异的声音,甚而能亲眼目睹到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颇为精彩地“唇枪舌战”。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前线的教师们忧虑地说:“现在真让我们感到困惑、茫然,语文教学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专家们肯定地说:“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全面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竭力呼唤出课程改革中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课程标准》评价性地说:“我们(学生们)要逐渐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一起来看这样一节课,(这里仅截取其中的片段)或许你可以触摸到新课程下的“真实”。

  教例: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

  内容简析:过年前夕,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用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刚过完年,就吃光了麦子。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准备慢慢享用。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大地,一年后获得了丰收。

  师:学了课文,说说土地爷爷最喜欢谁?

  生展开交流、讨论。

  生:土地爷爷最喜欢小猴,因为小猴很聪明。

  生:土地爷爷最喜欢小猪,因为小猪憨厚可爱。

  师:还有谁要说?

  生:土地爷爷最喜欢小牛,因为小牛很节俭。

  师:好了,谁的理由能说服我们,咱就信谁。

  生争着举手,跃跃欲试。

  生:最喜欢小牛,它得到了土地爷爷的“夸奖”。

  生:最喜欢小猴,因为土地爷爷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师:说得很好,这个理由最能让人接受。所以呀,土地爷爷最喜欢小猴。

  这时铃声响起,师正准备下课,教室里突然举起了两只小手,师无可奈何。

  生:难道就不可以喜欢小牛吗?勤俭节约可是一种美德呀!

  原先持第一种意见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生:老师,你知道憨厚可爱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吗?喜欢小猪才是最好的结局。

  师一时不知怎么收场,愣在一旁。

  ……

  谁都没有想到,在教师明确宣布了答案之后,竟会有学生“毫不留情”地予以质疑、反驳,耐人深思。这几个小学生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劲,用另一双眼睛寻觅到了最为宝贵的东西——“真实”。应该说,这是他们在思考中生成的智慧火花碰撞的结晶,这是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显然,经过实践,经过思考的,谁都不会否定它的真实性。可惜的是,最为真实的发言,却因为教师的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圈定学生的思维过程,甚至是思维的情感和价值,以达到驾驭学生的目的。)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现象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

  下课后,我留意到有几位女生责怪这几位(刚刚发言的)同学。“都是你的'错,都是你的错”、“让老师多没面子呀”,还有几位同学是夸奖他们的:“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你们的回答是最有价值的”。在孩子们的责怪声和赞扬声中,我又一次领略到了“真实”的含义。来自心灵自由的才是真实的,最天真无邪的才是最真实的。

  由此,“真实”必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考,来源于心灵的自由。它既属于文本自身,包含于语言材料之中;又综合体现于课堂主体——学生的人文情怀。试想,如果没有土地爷爷眼里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俭节约,也就不会有学生“来势汹汹”地质疑、反驳。而这些都具有相当的理性基础,非凭空腻造。因此“真实”还需建构于理性之上,主要包含于真理、规律的成分中。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多元化理念,这也是以文为本和以人为本双重背景下的一种综合性体现。它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但我们需要用理性化的科学态度系统地理解、把握这一课题,去竭力挖掘语言材料中渗透出的人文精神,以积极昭示新课程下的“真实”。我们应该做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出因人而异的“真实”,或以文为本,或以人为本,只要是具有理性的成分皆可。(如真理、规律等)如此,教师们的忧虑打消了,专家们的肯定实现了,《课程标准》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渐渐形成了。

  新课程的“真实”皆在于此。

【三袋麦子课文片断赏析】相关文章:

1.关于《三袋麦子》的课文内容

2.三袋麦子课文主要内容

3.三袋麦子课文主意内容

4.《三袋麦子》的课文内容

5.《三袋麦子》课文的内容

6.白杨课文的片断赏析

7.小学课文《白杨》片断赏析

8.春雨课文片断赏析

上一篇:《三袋麦子》课文的内容下一篇:小狐狸和铁锅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