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树》阅读及答案

2020-04-26其他类

  ①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②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③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④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⑤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者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⑥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⑦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⑧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⑨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7期)

  1.“世事的喧闹”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2.从文中看,“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这句话意在赞颂什么?(4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加以赏析。(6分)

  4.你认为可否将本文的标题换成“孔庙游记”?请简述理由。(4分)

  《精神之树》参考答案

  1.“世事的喧闹”一指外界环境的嘈杂,二指现实社会生活中浮躁的心态。(前一点1分,后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赞颂了孔子思想、孔子学说超越时空而历久弥新,(2分)赞颂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2分)

  3.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用“森林古柏”象征孔子的精神和学说,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本文倒数第2段和第3段将帝王祭孔和市民祭孔进行对比,从而鲜明地揭示了两者祭孔的不同目的。(指出具体手法1分,举出例子1分,回答作用1分。答拟人,言之成理也可)

  4.(4分)不可以,因为本文不重在记游,(1分)而重在强调孔子精神、思想、学说历久常青,(1分)以“精神之树”为题,可以更加凸现本文的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精神之树》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精神之树阅读理解答案

2.《沙漠之树》阅读答案

3.沙漠之树阅读答案

4.重拾阅读精神 阅读答案

5.《紧抱生命之树》林清玄阅读及答案

6.林清玄《紧抱生命之树》阅读答案

7.《紧抱生命之树》阅读答案

8.《精神栖身于茅屋》阅读答案

上一篇:无法阻挡散文下一篇:《精神栖身于茅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