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阅读题及答案

2020-04-26其他类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 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 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 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虙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 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 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塊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

  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 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又尝问曰:“玉珽①杼上终葵②首,当作何形?”乃.答云:“珽头曲圜,势如葵叶耳。”韩 既有学,忍笑为.吾说之。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 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

  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③难继,功绩遂损败矣。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④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

  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亦众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注]①玉珽:玉笏。②终葵:一种方形尖顶的椎。③触涂:处处。④迒(háng):(野兽的)脚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察之未熟.耳 熟:熟练

  B.伯石让.卿 让:推让、谦让。

  C.雅.自矜持雅:平素、向来。

  D.治点.子弟文章 点:修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信誉显而.然诺亏 人非生而.知之者

  B.乃.答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忍笑为.吾说之 何为.其然也

  D.不容于.口 乃设九宾礼于.廷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

  读盟书,誓于神。结盟以后,双方受义务约束。

  B.居丧制度: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等级分明,对亲人去世后的服饰、言容、

  居处、娱乐、饮食等都有规定,如“居丧三年”。

  C.士族:又称世族、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从两汉到南北朝

  最为显著的官员的选拔系统,后渐被征辟荐举制度所取代。

  D.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凡吉礼皆戴冕,而服饰随事而异。是王公贵

  胄的专有服饰,不同等级亦各不相同。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B.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C.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D.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B.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C.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D.文章主要讲名不副实,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消除了世人对名声片面的理解,明确了树立好名声的深远意义。

  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7 分)

  (1)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2)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8、A

  9、D

  10.C

  11.C

  12、C

  13、(1)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方法)。

  (2)世上那些急于追名逐利的人,不通晓这个道理,(他们死后) 如果他们的名声能与魂魄一起飞升,能像松柏一样(一同)长青茂盛,那么就会让人感到疑惑了!

  参考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行技艺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佑,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人的脚所踩踏的地方,面积只不过有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一定会从山崖上摔下去;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也往往会淹死在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的脚旁边没有余地的缘故。君子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是不会容易相信;最高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会产生怀疑,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的名声太好,没有留余地造成的。我每当被别人诋毁的时候,就经常以此自责。你们如果能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那么你们就能如同子路那样,说话真实可信,胜似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如同赵熹那样,招降对方盘踞的`城池,赛过却敌致胜的将军。

  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笨而诚实,(否则)接着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伤身过度,也足以超过一般人了。可他曾在茅屋之中,还用巴豆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在服丧期间的居所饮食都在伪装。因为一件伪装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

  有一个士族,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一个个接着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访问。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发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仓促间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先前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样。”

  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人人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思念。”民众对他称赞,不绝于口。等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

  有人问道:“(一个人的)精神灭亡了,形体消失了,遗留下来的名声和评价,则如蝉壳蛇皮,鸟兽足迹,(毫无意义,)怎么同死去的人有关呢?可是圣人为何却要用他们的名声教育后人?”我回答说:“这是为了劝勉,劝勉大家树立好名声,就能获得实际的名声。而且褒奖了一个伯夷,就有千万人树立起清廉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季札,就有千万人树立起仁爱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柳下惠,就有千万人树立起贞节的风气了。所以圣人希望那些像鱼鳞凤翼一样优秀杰出的人,都能在世上不断涌现,难道不够伟大吗?天下悠悠众生,都是爱慕名声的,圣人大概就是顺着他们这种心情表达出努力向善的意愿罢了。”

【颜氏家训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颜氏家训》的阅读答案

2.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3.《颜氏家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题潼关楼阅读题含答案

5.自然之道阅读题答案

6.秋叶阅读题答案

7.李勉阅读题及答案

8.《荠菜》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文化一脉说家训的阅读答案下一篇:《走进狂人毕加索》阅读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