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解读和练习

2020-04-27其他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对孩子成长的矛盾心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应主要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对孩子成长的矛盾心情。

  教学突破:教学中以学生自读研究为主,教师仅作点拨而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朗读课文几遍。

  教 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导入:一个小故事

  2、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 、 。浙江崇德人。现代 家、 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 》、《 》、《 》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集》

  二、学习课文

  3、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

  注音:

  呱呱堕地 劬劳 提携 遏制 匍匐 点缀

  词义辨析:

  (1)、增值: (2)、遏制:

  增殖: 遏止:

  B、引用的古诗理解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悲。”

  (2)、“乐莫乐兮新相知”

  (3)、“幼为长所育········事姑贻我忧”

  4、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是指人一生中的哪个阶段?

  B、作者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的心情怎样?

  面对女儿的成长,他既喜又悲: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了,懂事了;悲的是女儿最终走向了成人世界,要逐渐学会成人的虚伪冷酷,学会牺牲、忍让、屈服,而丧失了天真、热情、好奇。流露出对女儿不复是孩子的惋惜之情。

  C、文中关于阿宝写了几件事?文中还有一处运用了补叙,在文中哪一小节?作用是什么?

  D文章的基调总的来说是伤感的,那么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

  作者真正的悲哀是因为想到了孩子们的未来。一想到“你们的黄金朝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想到“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更想到自己也曾有过阿宝这样无拘无束的童年,有过纯真的快乐,眼看着孩子们会和自己一样被俗务缠身,失去自我,不禁悲从中来。看见自己心爱的孩子还不能体会幸福,而幸福时光就要结束,这种伤感是难以克服的。

  E、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父亲一直以严父的形象出现,严肃、不苟言笑是父亲的面部表情。你觉得丰子恺是怎样的一个父亲?

  他和一般父亲不同,他与子女同玩同乐。总是满足子女的要求。

  F、口语表达: 1、父亲 给我的细微感动。

  2、你们和文中的阿宝是同龄人,你们是更多地留恋童年,还是更期待长大?

  三、总结全文

  1、提问:你认为丰子恺在这篇文章里想要告诫我们什么?

  答: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代,但处于那个时代的人并不能感到,而只有出了那个时代,才感觉到他的美好,可惜却永远不能回到从前。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在走出青少年时代多保留些率真和纯洁,这就是对长辈的最好报达。

  四、作业:

  1、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

  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坐在一旁,或是举头望明月 (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

  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小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电影《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还娇滴滴地在老狐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狐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狐狸则是那样的坚决和果断,义不反顾。

  探究的结果: 爱子是人类和动物的本能,但方式不同。在许多时候,人类对待子女的态度不如动物理性。

  (二)父亲不写信

  ○1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2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3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4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5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6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7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8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9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10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11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7.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

  1、 ①没有享受过父爱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

  8.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9.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分)

  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 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

  10.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

  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

  11.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共5分)

  (1)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 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 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3分)

【语文课文解读和练习】相关文章:

1.老舍猫语文课文解读

2.《中庸之道》课文解读和练习详解

3.四年级语文《秋天》课文解读

4.语文课文《边城》的原初解读和个性教学

5.语文那棵高山榕的课文解读与提示

6.《马说》课文解读

7.课文《老师您好》解读

8.《雨巷》课文解读

上一篇:民法总则草案热点问题解读下一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相关内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