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0-06-19其他类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

  1.读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对病危父亲那种平静的态度的?(3分)

  2.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3分)

  3.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分)

  4.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3分)

  5.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所知道的赞美母爱的诗词谚语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分)

  答案:

  1.奶奶表面上对病危的父亲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留恋,实质上是不想让她的儿子带着牵挂离去,表达了奶奶对父亲深藏不露的爱。。

  2.父亲去世后,奶奶的头发一夜变白;一个星期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劝奶奶想父亲就哭出来,奶奶说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3.用来对比手法;儿子落水,不会水的母亲下水施救;母亲落水,年轻力壮的儿子仅伸出扁担施救。用意在于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

  4.现实中和故事中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表现不同。现实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更理性、更深沉;现实中的儿子对母亲的爱远远超过了故事中的儿子,在自己无力尽孝的情况下,让孙子承担起为奶奶尽孝的责任。

  5.可供引用的谚语诗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大,父母恩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具体答案略。

上一篇:《父亲嘴里的鱼钩》阅读答案下一篇:《父亲的驼背》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