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之前心情散文

2019-03-15散文

  看日历才知道今天是小满了。风和日丽,空气中弥漫着麦花槐花和各种野花的清香,一年之中的最美时光到了。

  但在我们小时候,这却是一年之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有一个词很形象,叫“青黄不接”。那天我问几个半大孩子,竟没有一个能解释“青黄不接”这个成语的意思。这不怪他们,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感性知识。真怕逼得急了,他们也会说出为什么不吃肉脯这样的傻话来。

  一直记得“小满吃半枯”这句这农谚,它告诉我们,到了小满,青黄不接的可怕时光就快过去了。想起一位表叔告诉我,不是“小满吃半枯”,是“小满折半枯”,他说:“半枯怎么吃呢?”我想想也是,表叔很有文化,是我们小时候的偶像,他说什么我们是信的。“半枯”好理解,是指麦子已由青渐渐转黄但还没到成熟枯死的时候,那麦粒灌了浆但还未及饱满,故被称做“小满”,大概这就是这节气的由来吧。但这次表叔的解释不对,半枯是能吃的,因为我知道,“半枯”的麦子可以采下来做成“冷蒸”,一种非常美味的食品,这不就是“吃半枯”吗?

  “冷蒸”这词也不一定准确,我就看到有人写成“冷嫩”,“冷”字大约是不错的,后面一个是什么字,待考。总之,到了小满,那麦子虽还青着,但一些断粮多日的人家便迫不及待又无可奈何地“采青”。有人详细地记载了从“采青”到做“冷蒸”的全过程。把青青的麦穗头割下放在篮子里,回来剁碎扬去麦芒,再放进锅里炒熟。然后用石磨粗粗地磨上一遍,目的是挤脱粒子的外壳,再经播扬便得到绿莹莹、明洁洁、胖鼓鼓的麦粒子。然后把这捏着绵软的麦粒用磨细细地磨,这时你看,石磨下会出来青绿相间、如绳如虫、似断似连的东西,然后在锅里放上油和葱花,烧热后把磨出来的东西放到锅里炒,不一会便清香四溢,一种世间少有的美味便做成了。

  这“冷蒸”着实好吃,别说饿极了的孩子,就是大人也经不住它那美味的诱惑。可这么好吃的冷嫩,大人们总是不愿做。要知道做“冷蒸”吃掉的麦子才是“小满”,并未完全成熟,那些“采青”的人家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小满”这一节气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模糊了,如果问青年人什么叫“小满吃半枯”,他们大多一头雾水,而“冷蒸”是什么食品,他们更早回答不出,因为都没有看过,更没有尝过。是啊,现在谁家还会做它呢。对这一“传统食品”的消亡,我们在庆幸的同时,还是有点遗憾,估计今后很难吃到了吧。没想到去年在一个农家饭店,竟然看到菜谱上有“冷蒸”,便迫不及待地点了。但一尝之下,完全颠覆了我小时候的感觉,有点糙糙的,涩涩的。大家都在总结,为什么没有曾经的味道了呢。有人说,人老了味蕾退化了;有人说,现在的食品品质就是不如以前了;还有人说是做的工艺不对,他有用石磨慢慢磨吗?我在想,这都是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不怎么饿。今天的我们已经忘了什么是青黄不接,什么是饥肠辘辘,任是什么好东西也没有美味了。那么,就让我们把“小满吃半枯”这样的农谚放进遥远的记忆中去吧,愿今天的孩子永远不再体验青黄不接的恐慌和煎熬。

上一篇:怀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心情散文下一篇:雨性心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