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生死两茫茫散文

2019-06-14散文

  曾在朋友的空间日志上留下一句评论文字:“懵懂而来,懵懂而去。凡人的定数。”

  静观人生,无论是初临人间,还是作别人世,哪有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无所知而来,无所知而去。或许可以借用泰戈尔的一句话来形容:“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

  幼年,总喜沉湎于幻想:我这个一定不会死灭的。要不,这世界将无法进行观照了。诸如邻居大娘怎么样,李奶奶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周遭的生活没有我,不就黑洞洞一片,无所见了么?我以我敏感而幼小的心灵,感知周围的事物。我以我明亮而敏锐的眼光,查看周围的事物。一切以我为参照。假如,有朝一日我这个个体不存在了,无法想象,身后将是怎么一种景象!因为无法想象,所以断定,那将是一片空白。这村庄还会存在么?这形形色色的人们还会存在么?这气象万千的世界还会存在么?整个还不是子虚乌有?即使存在,我没了,还怎么去感知?一切不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幼稚如我,竟想不到这世上还有亿万个“我”!我不过是亿万之中的小小一分子!有我之前,便有数不清的往者;无我之后,更有数不清的来者。来来往往,不绝于世,充塞天地,何来空白?但那年幼的童真,想不及这一层,就亘在那个思维的槛,反反复复思索,迈不过去。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再为死困扰,只以为自己不仅不会死,而且不能死。死了之后,物将不物,人将不人,世界将不世界了。大有一副“地球轴”的姿态。舍我,这地球如何转将下去?

  回想以往,不禁摇头。标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幼童!生与死本是个大命题,一个幼小的孩童岂能轻易的参透?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想的过多,不过是“杞人忧天倾”。人生在世,进退之间把握好自我,俯仰之际对得起良心,足矣!简单而平静的一生,未必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泰戈尔语:“生如夏花之绚烂”,那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普通如我,不易达到。这世界不仅仅需要绚烂的花朵,还需要青青的小草,高高的大树;需要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需要浩瀚的江海湖泊;需要小鸟鸣唱,小兽腾跃……这样,世界才能和谐,才能完备。生如夏花,固然好,如一株普普通通的小草也不错。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固守一种大自在,笑对花开花落,默默完成自己平凡的生命历程。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人生境界吧!

  泰戈尔还说:“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则是对死(不包括非正常死亡)的最佳诠释了,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静穆安然,无怨无悔,像秋日的一枚落叶,洒脱地从枝头飘落。自然,从容,温和,随缘,得其所哉。一种终极意义的大美。

  从生到死,不过几十年光景。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都在一天天地迈向死亡。我们的目的地是整齐划一的。一路走来,无论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到那最后的一步时,你会发现,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到那个时候,就请坦然面对,啼哭着降临,含笑着离去吧!

上一篇:巨洋湖归来不垂钓散文下一篇:刘备三顾茅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