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引发的人生哲理散文

2019-07-01散文

  杯子引发的人生哲理【1】

  心理学中有种心态叫“空杯心态”。何谓“空杯心态”?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后来吴甘霖写了一本书叫做空杯心态,这本书成为很多公司给员工培训必备的书籍 对于身在职场,往往最容易得意之时忘形,却又最不该忘形的员工们而言,“空杯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理良药。

  所谓空杯心态,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 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全面超越。 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这句话,他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杯子引发的人生哲理【2】

  今天,老师拿来三个杯子和一些石子放在了桌上,第一个杯子中装满了水,第二个杯子中装了半杯沙子,第三个杯子中什么也没有,旁边放了一些石子儿。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拿了一块较大的石子放入第一个杯中,只听“扑通”一声,石子便掉进了水中,眨眼间水从不同地方溢了出来。

  接着老师又拿了一些石子,一块块地放入第二个杯中,老师还不时地摇摇杯子,让石子落到杯底,渐渐地杯中便垒起了一座小山。

  然后,老师把第三个杯子装满石子,神秘地笑了笑,亲切地问:“里面还能装东西吗?”我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老师不置可否,拿起装了一些沙子的杯子,把杯沿对准石头的缝隙,小心翼翼地一边倾斜着,一边抖动杯子,只见沙子像一些顽皮的小孩滑滑梯一样快速滑到了杯子里。我们惊奇地发现看起来已经装满了石子的杯子,竟然又能装进那么多的沙子!

  这时,老师又一次笑着问我们:“里面还能装东西吗?”这次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了!”老师仍然没有说话,拿起第一个杯子,又一次对准了已装满了石子和沙子的第三个杯子,只见水缓缓地渗入来杯中,随着杯中的沙子渐渐被浸湿,大半杯的水又被装进了杯子!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时,老师问大家:“看了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感想?”只见小王举起了手,老师点了他的名字。“我的想法是:人不能骂别人,因为骂了别人就像第一个杯中的石子,把友谊之水溢了出来,及时承认错误也只是像把石头拿出来,可仍然没有原来那么多友谊之水了,你骂他的那句话也许会长时间地停留在他心里,甚至使他终身难忘。”

  这时,小刚站了起来:“第三个杯子让我感到学无止境,就像石头放入杯中,有了一些知识,再放入沙子,就是又有了一些知识,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空杯子,可以容纳好多好多的知识,我们决不能自满,要不断学习。”小刚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呀!杯子中原来也有这么多人生哲理呢!

  杯子引发的人生哲理【3】

  人有时会盲目乐观,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沾沾自喜,有着一种他人不如我的良好感觉。一个人独处时,还是有自知之明,渴望找到一个老师提高自己的修为,但又总觉得这些人的水平并不比自己高,于是前进的车轮停止不前了。

  其实人通常有这样的通病吧。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曾经有个年青人非常渴望寻到一位丹青大师,师从大师学画,但几年下来,竟没寻到一个大师。他很苦恼,来到寺庙找大师诉说。大师说我这个人最喜欢喝茶,你就给我画一幅茶壶和茶杯的画吧。年青人几笔勾画,画面就呈现出了栩栩如生的茶壶和茶杯。年青人满以为大师要夸赞他。谁知,大师说,你的这幅画画错了。茶杯应该在茶壶上面。年青人立即说:“哪有杯子往茶壶倒水的,茶杯一定要比茶壶低茶壶里的水才能倒进茶杯里。”大师说:“你明白就好,如果茶杯比茶壶高,茶杯里怎么可能装满水呢?”年青人恍然大悟。

  很喜欢大师用这样的方式来讲清道理。其实学生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老师对他的批评是不对的。我在想或许是老师给孩子讲道理时并没有以孩子的思维来思考,仅仅是从成年人的观点出发。如果我们把自己假想成是犯错误的孩子,我是怎样想的,下次我会怎样做。这样引导孩子,孩子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以前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讲错了,有孩子给指正,老师是非常不高兴的,总会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在家里,家长常常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但对自己却是宽松。孩子会怎样想,在学校老师都不虚心接受批评,家里父母说我是一套,自己又是另一套。我以后有不正确时,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了。于是自以为是就这样开始恶性循环。

  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些,向孩子身上学自己没有的或者不是很明白的东西。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人就会习惯谦逊,学会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些,才会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我想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些,怨气会少很多,知识和修养会提高很多,朋友也会更多,就从此时起,尝试一下,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是如此和谐。

上一篇:有哪些讲人生哲理的散文下一篇:树中的人生哲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