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为伴苦亦乐散文

2019-11-18散文

  “文革”开始那一年,我来到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住在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大山脚下。虽然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是物质和文化生活十分落后。与父辈年纪一般的人很少进过学堂。与我同龄的也没几个想念书。我小小年纪就天天跟着牛屁股走,直到九岁在一位吴姓老师的苦苦劝导下才肯上学。学校离家很远,途中要过一条小河。一次,我上学过河时突来洪水被冲走好几米,幸好抓到岸边的小树枝才逃过一劫,吓得好几天不敢上学。要不是吴老师再来相劝就断了读书命。然而,真正让我决心读下去的是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一件事:一次,母亲去大队领布票要签名,(那时买布要大队发布票,买粮也要大队发粮票),母亲因不会签名跑了好几趟都领不到。发布票的人问母亲姓甚名谁,母亲说叫黄定英,但不会写,记得黄字下面有两点。发布票的人破骂了一句:“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留命有什么用,该屙尿浸鼻死!”母亲回来流着眼泪对我说:“孩子,你要努力读书呀,没有文化被人欺。”从此,我便为不被人欺而发奋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那年参加高考,我急于回家帮干农活,请一个同学帮填志愿,岂料,那位同学忙于填自己的忘记了帮我填,我便成了至今防城唯一一个高考上线而没填志愿表的落榜者。

  无奈之下,回村当起了代课教师,白天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晚上在煤油灯下苦读诗书,《芙蓉镇》《人生》《高山下的花环》,特别是现代当代的获奖小说或名篇名著,凡是能找到的都细细品读。还在那少得可怜的每月40多元工资中订阅《杂文报》《写作》《广西文学》等报刊。看得多了,心有点野,特别是看了《文学之路》后,手有点痒。你看,许多文人墨客不也是读了初中高中,甚至有的只读了小学也能写出好作品,成名成家?于是,我便开始写稿试投。谢天谢地谢编辑,第一篇稿件《吆喝声阵阵》竟然在《广西日报》发表,后来,《奇石怪洞茴桂泉》《我没星期天》等多篇文章在区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还采写了不少的新闻稿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和《防城港日报》的先进通讯员。在读书写稿中不仅收获了喜悦找到了乐趣,还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那时,我家十口人,父母是老实厚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靠卖些八角和养几头猪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我是老大,七个弟妹都还上学,每月40多元的代课工资别说生活费,就是买书订报都不够,家庭生活相当困难。这样穷困贫寒的家庭,想找媳妇难于登天。好心的媒婆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姑娘,看到我的家境后都被吓跑了。

  在心灰意冷痛苦无望的日子里,我埋头工作,白天教书育人,晚上读书写稿。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所教班级连续多年获得乡统考第一名,并有10多人考上县重点中学,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稿件也常常见诸报端。爱情也悄悄的到来。我曾问过妻子:“我人丑家穷,你是怎样看上我的?”妻子笑道:“嫁人不是嫁钱,看上你勤学苦读有文化呀。”我感激涕零。

  如今,因工作的变动,读书写稿的时间少了,但仍然忙里偷读。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除同学相聚或朋友邀游外,我都泡上一壶茶,拿上一本书慢慢的品茗阅读。

  读书能解除烦恼,陶冶情操,充实自己,丰富人生。

上一篇:求学路上散文下一篇:一元钱的岁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