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幽径雨中行散文

2019-12-31散文

  在太原周边,游赏秋色,龙山当为第一胜境。

  龙山是晋阳名山,北连蒙山太山,南接悬瓮山天龙山。山中植被丰茂,郁郁苍苍。山顶有昊天观遗址,供奉玉皇大帝;侧有若干石窟,窟中石像或坐或卧,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窟前有枯树一株,直刺青天,颇有气势。山后有童子寺遗址和现存最古老的燃灯石塔一座,石壁上有排列齐整的浮雕造像,虽已剥蚀残破,但依然可以遥想当日风貌。

  前年徒步天龙山时,曾顺便到此一游,可惜进入龙山时,已经天色黑透,除了乘夜色下山的清寂,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去年两次来此,一次独自,一次陪朋友,都是从正门沿着青石台阶一路轻轻松松上到山顶,两边是青翠的山色,清新幽静,虽能享受一下休闲之乐,但总觉少了些山野之趣。今年春末夏初,“西山四友”难得聚齐,想从太山方向找条野路上到龙山,但最后受阻于茂密多刺的灌木,只得暂时放弃,相约等秋冬季草枯叶落时再次入山探路。这次探路虽失败未果,但龙山后山连绵的山势和茂密的植被已经够让人对它的绚烂秋色遥生遐想了。

  进龙山,还有条现成的野路,可以直接插到后山的童子寺,据说是极佳的徒步路线,风景美,但岔路也多。早就想走通此路,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前几天,九月四日,一大早醒来,看看天色,阴阴的,雨意很浓,忽然起了雨中登山的念头。夫人正好也有此兴致。去哪里呢?就去探探那条早就想走的龙山野路吧。我的朋友成立曾经走过这条路,于是,打电话给他,询问了山中的线路,以便心里有个大致的方向;再打电话给小杜和理工大学的李老师,二人欣然应邀。

  赶紧出发。在雅阁瑞普四人聚齐,又在路边的便利店里买些中午的吃食,自然,酒是不可少的;李老师还带了月饼和自己做的花卷,看来,又会有一顿蛮丰盛的山间午餐了。

  到了园艺学校下车,已经十点,雨开始飘起来。

  从这里寻路进山。路边的酸枣树很多,结着很饱满的果实,有的青,有的已经红了;摘一些放在兜里,一路随便嚼嚼;略有点酸,不过,味道还不错。

  没想到走不多远就有了岔道,好在心里有大致的路线,便凭着经验,大着胆子地往里走,往深处走。过一个山口,两边的山色越发青翠,山路也越发清幽,果然是条好路线。

  雨还在下着,但不大,丝丝缕缕的,不想打伞,细细的雨丝飘在脸上,那种酥酥的痒痒的感觉蛮好。

  前面出现岔路口,向右的路是弯向山顶方向的,走这里大概不会错。雨气迷蒙中,群山隐约,峰峦如线,仿佛一幅淡墨山水。身边细雨润过的树木青翠欲滴,山花上缀着的雨滴也晶莹可爱。

  雨渐渐大起来,只好撑起伞,雨滴落在伞面上,刷刷有声。路面也变得湿滑起来。有时停下脚步,俯瞰远山,感觉整个山势就如一朵绽放的花朵,我们就好像是从花瓣的边缘处走进花心,又从花心中走出来似地。

  到达山顶,却看不到预期中的童子寺。经验主义误人不浅,看来,是走错路了。于是,重新回到岔路口,走进另一条绿色的清幽曲径。

  山径两侧,多是一种叫黄栌的灌木,白居易琵琶行》中有“黄栌苦竹绕宅生”的诗句,诗中所说的的黄栌,就是这种一人多高的灌木。黄栌叶入秋以后,一经霜,就会变红转黄,形成红叶美景。可以想象得到,到了深秋时节,这里的黄栌叶子定会连成红彤彤的一片,灿若云锦,艳若丹霞,穿行其间,就仿佛行走于云霞之中了。

  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停了,天色渐渐明朗了一些,山色也变得清朗葱翠,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湿润的花草的芳香。

  眼看就要接近山顶,可是路又一次断了。只好往回踅,这才注意到来路右边还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没问题,就应该是这条路了。

  与前面走过的路相比,这条路两侧的灌木忽然收紧,路也跟着收窄,由于刚下过雨,变得更加昏暗潮湿,颇有古人所说的“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味道。蜿蜒进入一条山谷。竟然发现有手腕粗细拧在一起的树藤,近二丈来长,屈曲遒劲,沿着谷壁攀援而上。看它扭曲弯折的形状,应该是缠绕着树木延伸上去的。现在,原来的树木早已了无痕迹,只剩着这古藤无凭无依地匍匐在丛草之间了。

  路开始变陡,向上攀升,有些地方,需要前拉后推才能上去。眼前出现了一株古木,枝干壮硕,碧叶繁茂。有古木,便有古寺。果然,翻上去,豁然开朗,乱石林立处,便是曾经来过的童子寺遗址。

  正好是一点钟,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成功的走通了这条通往龙山的野路。

  接下来的事情,从容而悠闲:

  先享用一顿可口的午餐,然后看看石窟造像,发发怀古幽情,不紧不慢的下山,坐车,回家,最后,可以一边泡着热水澡,一边去想象着秋日龙山的绚烂秋色了……

上一篇:广场晒太阳的散文下一篇:给娘洗脚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