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兴趣与感受散文

2019-12-31散文

  我很赞成顾城的一个说法,就是把所有要做的饭或者菜都扔进一个锅里一起煮了,能吃的都有了,岂不快哉!再有一个奢望,就是能把这一辈子要吃的饭都一次性做出来,放在冰箱里,要吃的时候,取出一些。放在微波炉里一转,就万事大吉。虽然很不现实,但确是愿望,就像科幻故事一样。

  但对另外一些东西,自己似乎就挑剔得很。我为了一个字,就可以去买一本书,这是实话。。自己一生真正喜欢的东西几乎只有书和碟。人生在世,最简单的东西确实可以达到最真实的幸福。一部德国电影《柏林苍穹下》,情节所述,也不过是一杯咖啡、一支烟,就使得天使顿感天堂的冷寂,而自愿下凡。

  一生劳碌,所积财富大约有一万本书,二千张CD,二千张DVD(过去的录像带、VCD就不论了)。书且不论,讲古典音乐,一部音乐史,名家名演,自己相听的大都已经听到了;讲电影,一部电影史,大师名作,自己想看的也大都看到了。所以这一生觉得很满足,没有什么缺憾。对这些东西,自己特别敏感,一本书里冒出一个错别字,甚至一个错误的标点,一张碟片的封面设计看上去不合心思,都会像一粒灰尘落在了眼中,刺眼得很。家中已经有了的书或碟,再看到了,只要喜欢,还是会再买一本(张)。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寂之心日重,觉得看也看够了,听也听够了,太阳底下再也冒不出什么新鲜事了。

  说点感受。我感觉所有的艺术所表现的都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说得再大一些,在世界所谓大事背后,也都不过是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全部文化的起始点《易经》,它的两个基本符号:“一”和“一一”,就是直接取诸自身,非常形象。中外雷同至此,我猜想,这个毛病大概出在上帝身上。他老人家做人的时候,不该取亚当的筋骨来做夏娃,而应该另取一些泥土来做(他反正有这个本事)。这样就不至于造成男女之间现在这种“骨中骨,肉中肉”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恩怨情仇,今生来世,再也无法搞清楚。害得艺术家们,虽然形式不同、手法各异,但翻来复去,不过总是在重复这个古老的传说。话虽如此说,对这些东西还是喜欢。想不读了、不看了、不听了,但总还是保留了买的爱好。走在街上,除了书店、音像店,别的店总也不会逛。遇到喜欢的,买回来放进橱里,看看封皮也高兴。活到现在还能有买的雅兴,已经应当感恩了。

上一篇:人生百味品尝到最后就是无奈散文下一篇:人生何处不选择——和高生一起成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