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代表了冷色。生活中的炽焰燃烧过后,雨便是一种洗涤、一种冷却。它有时细腻延绵似无绝时,有时在富有弹性的风中零碎纷扬。
——————题记
夏意已不再流连于九月苍白的阳光里。亢长的灼热和耀目仿佛忽然幻灭一般,在一场长达几天的湿冷阴雨后就隐匿不现了。这天下楼散步,看见花草的颜色都亮丽了不少。湿润的风从低处涌起,远处一轮初升的太阳在幽微地散发柔光。马路上行人稀疏,矩形的阴影在静谧的马路上涂成轮廓清晰的几何图形,落叶粘成一地渐变的绿色。漫长的暗郁褪去后,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一星期来,伞面上雨滴的掉落声和冰冷腥气冲淡并溶解了很多事物。也许可以说是那棵树,也许可以说是那片云,也许可以说是那方天空里清澈的影子。也许可以说是我、是生活的色彩、是童年。溶解的是晦暗沉重,留下的是恍若虚渺的轻盈。
有一些似笑非笑的人给我留下许多并不开心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淡化,我现在已体会不到那时面对他们的惊悸。只是偶尔看见它们在时空中永久静止的残影,便有一种伤口愈合后再次触碰所产生的错觉。让我们来构思一个故事。茫茫沙漠,昔日的野兽只留下一堆腐朽的枯骨。风侵蚀了她沉默的遗迹,知晓它故事的人也逐渐离去。曾经与那野兽作战的商队也因意外丧生尘土。那所有的瑰丽抑或是奇迹,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已无人知晓。也许很多很多年后,有人会沿着它们残留的最后一丝痕迹寻到它们的遗骸。当然那个发现者并不知道曾发生过的故事,他透过白骨隙间,看到的是一样湛蓝如洗的天空。对于他来说,那不是一个故事般的概念。他也许想要了解很多,但不知是为什么,使他终还是不了解。有时候,在我们匆匆的生命里,在岁月的更迭和浅化中,就这样我们原谅了曾经无法接受抑或是面对的事物。正因为尝到了苦辣的滋味,才会更加珍惜轻灵的淡色调。那个人情绪化的我就好比那发现者的前世,他曾不断地想要抵触和反抗犹如自己心魔般的野兽。于是,他可能曾为此愤怒、悲伤、呼号。而正因为他始终以情绪化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坦然,所以最终没能真正地战胜自己的心魔,而是在强硬地想把它消除的心态下和它一起同归于尽。过了很长时间,那个情绪化的他已逐渐消融在时光的锁链中。这时候他好像才清醒一般,犹如涅槃重生一样清醒了。那久久缠绕他的心魔的尸体在他又一次目睹时他已觉得陌生了。那是出于坦然的陌生。他抬头望,一切都是崭新的、美好的、清新的。世界广大而瑰丽,充满了恍若初生的希望。
我觉得我曾经就好比是这故事中的人物,而现在我却翻阅这故事,因为身边还有更多人在反复这个犹如轮回般的历程。曾经自己的倔强令自己苦涩得浮躁不堪,但如今却恍若丢失了什么,让一首郁结之诗蓦然间变得透明如翼了。曾经一想起就回避或是迷茫的事,现在应对时坦然得就像是一湖静水。我可以坦然地说对不起,坦然地说我做的不好我确实不擅长这方面没什么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执着了。成长的感觉就是对之前的自己的陌生吗?也许那则故事中的考古者便是那曾战胜过野兽的商队的一员,经历几世轮回偏又寻到过去的残痕。他认识曾经的自己吗?不认识。他能捕捉到在这无边沙海中最后一丝记忆吗?不能。他的心已经带着无言的陌生变得澄明透彻,没有一点感情复杂的冲击。也许那轮回便是一场漫长的雨,这雨一开始充满了沉痛,溢满了怨愤,而后来心里有一种东西逐渐被这雨淘洗干净了。那是一种风雨平息的寂寥,一种茅塞顿开的觉悟,一种被时光的手解开的结,一种看待过去时多了几分恍惚的悲悯。
昔时惊起的汐澜,现已宁静如诗;昔时喷流的火焰,现已化为暗尘。蓝天悠悠,一曲轻灵微妙的空音盈满了世界的角落。漫天灰尘在缓流的阳光里金光闪耀,数不清的生命在那之中颤动不息,一代代更迭存亡。昨天,我听到蝉的深吟在幽微的夜澜中涌动。今晨,那声音就已化作了树根下透明的空壳,音乐家与它们的音乐在被世人遗忘的初秋里变得轻灵如烟。它们是为自己的旋律而诞生的生命,当它们在泥土中回归本真时,世界不知道;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它们在它们自己的视角里所呈现的世界里尽情歌唱过,这就足够了。生命曾在此停留,这就足够了。曾经存在过和从未存在过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他们的转换在光影映照里显得五颜六色的落雨里进行。当火焰化为灰烬,有一种新的物质又在幽暗的堤坝上闪烁不息。
雨后的天空澄明干净,即使见证了一切被人们知晓或是不曾知晓的事。有一支轻灵的空音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不曾停止,也永不会停止,因为它给世界传递着一种物质。正是由于这种物质,某些梦幻才能得以升华;正是由于这种物质,某些生灵积淀而成的悲伤之墙才得以守候到崩塌的那一天。为什么世界负载了那样复杂的事物但仍能更替循环,为什么看过了一切而蓝天依旧?因为有这样一种物质。
那便是没有丝毫杂质的、坦然的明亮。在洗涤身心的雨后,当我们褪去那层黯淡的壳、卸下那个令我们心力憔悴的厚重包袱,一切便成了静止,归入永恒。
“漫长的暗郁褪去后,是一个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