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散文

2020-04-17散文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读者会自作聪明,认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悬疑谋杀案,怀着迫切地想知道莉迪亚的死因,读者不仅经历了这一家五口的喜悲,更掉进了作者深不可测的野心中,让你时而感叹这家失格的家庭教育,时而愤慨于白种人面对“中国佬”的盲目种族歧视,时而揪心于迷失在家庭事业中微弱的女性地位觉醒。你原以为你知道这本书传达的中心思想,结果每翻开新的一页,你会开始怀疑自己,就像每次都会掉下一个作者给你设下的陷阱,让你明白事实并非如此,或者,并非仅仅是如此。整本书完毕,你会震惊于你收获之多,思考之深。以莉迪亚无声的死亡开始,再以以莉迪亚的无声的告白结束。这时作者告诉你:“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就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这本书的秘密在于,作者如同向你的每一个细胞注入红酒一般将故事娓娓道来,你自醉而不自知,等你合上书页,发现已经在其中品味过久,越品越觉后劲十足。

  父亲詹姆斯是中国人,或者说一个借用邻居姓名的美籍华人,从小便在白人的不屑与嘲笑当中长大。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对学生说“我是美国人”,但也总在受到歧视中不选择反抗而默默忍受。他这辈子最想做到的就是“融入”,所以他凭借便宜的旧刊成为学校里唯一的东方人,来到全新的小镇,娶了一个普通的白种人,生了3个孩子。可是他的肤色,头发,眼睛以及别人异样的眼光都让他显得格格不入,让最不想被特殊对待的他变成了一个特别的人。可悲的他从未变成真正的美国人,只能在明知罪恶深重的出轨亚裔情人身上找到满足感和虚荣心。他生生看着内斯在湖水里遭受孩子们的戏耍而并未制止,他一遍遍地告诉莉迪亚要多去交朋友,常微笑,减少和别人的不同。他把自己完成不了的使命——融入白人强加于孩子肩上,让内斯选择对家庭避之唯恐不及不再对表现“良好”的妹妹和颜悦色,让拿着听筒假装跟朋友聊天实则对着占线声演戏的莉迪亚更加不堪重负。

  母亲玛丽琳是一个从小便不甘于平凡却在大背景下不得不归于平凡的女权思想觉醒者。实验室里唯一的女性身份,男导师男同学对自己带有贬义的帮助,广口瓶里可笑的尿液。可她的梦想被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耽误了8年,到后来要复出工作学习丈夫温柔有力的反对,宴会上可以提供工作的男人电话里微笑着说,我以为你有家庭和孩子要照顾。一点一点打击着这么一个凡事要求与众不同的人,终于,她抛弃丈夫以及两个孩子离家出走,却戏剧般的因怀了第三个孩子而不得不重返家庭,面对着锅碗瓢盆,研究不同做法的煎蛋。所以当她回到家,听到莉迪亚丢掉了那本母亲遗留的烹饪书,就感觉是丢弃了注定一代代轮回下去的女子宿命。自此,她将毕生所学教授给莉迪亚,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压在她的肩上,但凡有那么一丝的关切,必然会发现莉迪亚并不喜欢化学更不想当医生。她自我安慰,自己做医生已经来不及了,但是二女儿可以。

  所以莉迪亚的自杀就是个必然。她短暂的一生都活在自己厌恶的期待下,为了不让父母希望落空而没有一天为自己而活,活在父母做不到但偏要强加给她的,早已脆弱不堪的伪装下再也不懂得了反抗,宁愿选择走向湖底,留下无声的告白,她用生命告诉家人,她选择做自己。走向极端的她不过是问题父母得牺牲品,问题家庭的替罪羊。

  家庭教育究竟要用什么样的姿势才可画出完美的弧线,一对情侣要经过多少年的打磨才会学到做父母的真谛。现如今每天都有多少个新生儿带着众人的欢笑而出生,而又有多少新爸新妈敢拍胸脯保证自己是合格的父母。

  学会做父母,再去养孩子。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而非完成家长陨落梦想的心里补偿。孩子有自己的路,照亮他们的路,别把他们推向深不见底的湖……

  帮你读《无声告白》|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帮你读书系列《无声告白》 全书15万字,本文5300字,帮你节省阅读时间10小时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2014出版后,销量一路飙升,排到了美国亚马逊最佳图书...

上一篇:岁月留痕散文下一篇:无声角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