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泰山散文随笔

2020-04-24散文

  亘古至今,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山始终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喜马拉雅山的高耸玄妙,引无数攀登者不畏艰险,舍命向上。黄山的峻峭秀丽,使无数游览者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而能使人在心目中久久仰望的,却非泰山莫属。

  泰山是值得仰望的。

  凡是名可见经传的山,几乎都与神仙有着密切的联系。曾被唐代诗人李白赞叹过的“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湖北武当山,是传说中真武神的出生地和飞升处。这些山因玄奇的传说和香火缭绕的熏染,始终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中,使人疑惑重重。当然,如果说这些山是神山,是仙山,那也不过是传说中神仙活动的场所或环境,是生长神话的沃土。而泰山不仅有诸如东岳大帝主宰阴间鬼魂,碧霞元君扔鞋圈地,石敢当除妖辟邪等等神奇的传说,更主要的在于它本身就是神的化身。在神话中,盘古是开天辟地,代生万物之神,活了一万八千年,其死后,头部就化为泰山。因此,泰山无疑是一座神山。

  作为神山的泰山被人们赋予了非常丰富的与神的属性紧密相连的象征和含义。泰山是天下的源头和神经中枢,“泰山安,四海皆安”。泰山是东方生命之源,万物孕育之所。泰山也是国家统一,权力威势的象征。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泰山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崇拜对象,“五岳独尊”成了不朽的历史传统。据史记载,古代汉族先民就把泰山奉为神灵,在一次次的跪拜磕头中,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神的恩惠上。那些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是把泰山奉为真神,把国家统一,政权稳固的企望寄托于泰山神的庇护上。于是,一个个踌躇满志,趾高气昂的帝王,不顾路途遥远困顿,在大量车马旗帜的簇拥下,接踵来到泰山脚下,向神的头颅祭拜。到泰山封禅致祭几乎成了历代皇朝的惯例,泰山神的地位也达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

  泰山也是一座高山。尽管它的海拔高度仅一千五百四十五米,与昆仑山、贺兰山和玉山相比低了一半还多。就是在五岳中,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也仅排第三位。但这并不能够撼动它“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的地位,更不能影响它誉满天下的高山名声。泰山的所谓高度从来不是用尺丈量出来的,而是一种既定感觉。泰山是神的化身,因为是神,它是万能的.,因此它的高度既玄秘难测,又高不可测。但它的高,使人坚信无疑。

  泰山的高还在于“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泰山地处齐鲁平原之上,与平原、丘陵的相对高差达一千三百余米,大有鹤立鸡群之形。远远看去,突兀而起的山峰在云雾间忽隐忽现,似乎与天相接。尤其是走在气势宏伟的十八盘的登山道上,看着高高在上的南天门,气喘吁吁地登着登不完的石阶,累得精疲力竭之时,不得不为泰山的高耸发出由衷地惊呼。而一旦登上玉皇顶,又仿佛进入了“与天相齐”的境界,视界突然开阔,顿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旷达之感。白云在面前飘拂,所有的山丘、河流、村庄尽收眼底,此时此刻,不免会使人萌生出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浩然之情来。站立在神与天之间,一亮嗓子仿佛能够打破人间的寂静,一挥袖摆仿佛可以握住整个天地,这种超凡的高度感觉只在泰山有。难怪当年汉武帝登泰山时,情不自禁赞叹泰山“高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岱山高》中说:“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仞”,“魏然而柱天”。

  泰山还是一座长满文化的山。它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闻名遐迩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就在泰山的南麓和北麓。历代帝王的封禅活动,慕泰山壮丽秀美之名而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的造访,更为泰山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

  石刻是泰山最亮丽的名片。沿着山道拾阶而上,放眼看去,映入眼帘的是满世界的石刻。绿色的树丛中,一块块竖着的方正的石头上有碑刻,横卧在山沟的巨石上有题名题记刻,高高的悬崖上有摩崖刻……据统计,这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刻达一千二百块之多。其形成历史,可上溯秦汉,历经十六个朝代,时间跨度达二千二百多年之长。其字体或工整遒劲,或细柔端秀,或纵任奔逸,或风神洒落,几近囊括颜柳欧赵风韵,集古今书法之大成,予之以瑰宝之誉也不为过。中国的名山都不乏石刻,但都无法与泰山比肩。

  泰山也是出产著名诗文的地方。也许是泰山的气势,也许是泰山的神力,常常能使文人的心扉之情在此喷薄而出。孔子曾周游列国,竭力推行儒家之“仁道”,然处处碰壁。晚年,他登临泰山,登高远望,触景生情,“仁道在迩,求之若远”,为一生欲行道而不能的痛楚深深叹息,留下了《丘陵歌》,给泰山增添了一抹独特而珍贵的色彩。李白一生好登楼登山,写下了不少咏楼颂山之作。面对泰山,他依然激情满怀,不吝笔墨,写下了《游泰山六首》,以特有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写山间日出,写山巅夜色,写登山感受。诗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气势非凡,意境深邃,至今令人赞叹不已。杜甫来了,站在玉皇顶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一扫千百年来笼罩在泰山身上的玄虚云雾,还了其自然美的本色。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来了,冒着严寒,顶着飞雪,踏着溜滑的石阶,艰难地登上了山顶,留下了那篇堪称文中佳作的《登泰山记》,以雅洁而清新的风格,展现了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悦心怡情的自然美感,也成了泰山最完整、最形象、最精典的文字广告。自古以来比肩继踵而来的文人,以他们的才情和作品为泰山文化充垫了深厚的底蕴。

  多少年了,泰山岿然屹立于东方,依然是一种朴实的姿态,一种平静的面容。虽然神力无边,却内敛自重,不谙恐吓欺诈之术。虽然居高临下,却不孤傲自赏,盛气凌人。虽然满腹春秋笔墨,却不讽嘲浅薄与无知。泰山,以特有的厚重承载着属于自己的风景。仰望泰山,映入眼帘的是风景,留在心间的是恒久的崇敬。

【仰望泰山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仰望党旗散文随笔

2.泰山土著登泰山的散文

3.星空下的仰望散文随笔

4.仰望星空散文随笔

5.仰望高山之雪散文随笔

6.仰望下一站幸福散文随笔

7.《望岳》-泰山

8.仰望李白作文

上一篇:随笔散文《仰望幸福》下一篇:正能量努力拼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