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窗外声浪渐远。
捧上一杯清茶,我静静坐在桌前,继续品读着前不久朋友阿英送我的一本散文集。这是作家“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收录了作者七十三篇散文,写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去,朋友的牵挂,兄弟携手同行;写失败与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的作品,如烛光冷照山壁,给人以沉静中心灵的荡涤。我游弋在她的字里行间,感悟着她对人生深邃的剖析,心境的忧伤和欣喜的美丽。我时而把目光放逐在星河间,时而颔首叩问心灵,任凭记忆的潮水自远方汩汩奔涌而至。
那年,因为镇中学离家比较远,我要在学校住宿。第一次离开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恐惧。母亲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住宿的备品——被子是家中最厚的,新毛巾、新饭盒、新书包……看着这些我曾经非常渴望的东西,我脸上还是没有一丝高兴的模样。
开学那天早晨,母亲送我们出门。我坐在父亲的单车后面,姐姐的车后架上绑着我的行李。母亲就站在村中间大路上向我们望着……挥着手。我也一直回头望着母亲那越来越单薄的身体,还有那随风飘动的白发。我也挥着手,泪水却随着手势扑簌簌而落。
拐过村头的山坡,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了,可我觉得母亲的目光还一直牵挂着我,陪我走过求学路上的沟沟坎坎,陪我度过许多孤独落寞的日子。
“目送”,是我们每一天做得最多、也是最让我们不以为然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琐碎得不能再琐碎。年少不更事的我们几时认真思考过父母目光的含义呢,更不要说会用心去体味个中的滋味了吧。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们在父母的.目光中变得高大起来了,说话的音调清晰洪亮了……一次次远行,一次次回归,我们只是想着自己的心事,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而日渐年迈的父母依然用目光这样望着、望着,一直到把属于他们的岁月光华蹉跎尽了。最后大多数的情况,就是直待我们真正读懂他们的目光时,斯人已去矣!
明白了这个道理,成家在外的我,看望母亲的脚步愈来愈勤了。如果是事先告诉母亲回家的时间,刚下车,还没走上几步,就会看到母亲站在路边的身影。她的目光里满是见面的喜悦。小聚离去后,母亲依然要送出一段路,挥挥手,让我快走,自己却站在那里不动,目光里又挂满了不舍。车子启动了,回头望去,母亲还站在那里,我多想给她一个拥抱,告诉她我很快还会回来啊。
一辈人老去,又一辈人青春年少起来,循环着,往复着。我们又开始了自己的“目送”,并且把这份目送中的情感深入骨髓。
譬如,于百千人中,千万人中,我们能一眼就看得见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那瞬间啊,恍如世界都静止了一样。不是吗?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用目光迎来一些人,又用目光送走一些人,这些人中有长辈、有兄弟姊妹、有亲人、有朋友、有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所以,我们无论走多远,只要转身的瞬间,只要能看见后背上挂着亲人、朋友那暖暖的目光,相信自己就会觉得不再孤单和寒冷。
目送,就是一种生命中的温暖。
【生命中的温暖散文】相关文章:
4.生命中的意义散文
5.生命中的希望散文
7.生命中的唯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