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天府散文随笔

2020-04-25散文

  丁酉盛夏,适值七七事变八十周年。民革同仁、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程显权君,邀予入川,参加“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十周年座谈会——西充抗日将士史事研讨”。夫抗战十四年,所以存亡继绝,保存中华五千年国脉,成就今日之中国。虽今之国歌,亦抗战精神之战歌也。民国承清室瓦解之余,九州幅裂,不遑建设,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倭寇国势方张,奋数十年之积聚,欲乘衅帝有中原,称雄寰宇。方以为取乱侮亡,易于拾芥也。赖中华文化之积累,人类公理之不泯,时贤殚尽心力,国人精神不死,铸血肉为干城,当虎狼之暴卒,卒以累累忠骨,奠定邦家之基。功德遗烈,去今未远,为人子孙,安可忘怀?然而以历史之曲折,天步之维艰,国人于抗战史实,迄今遗忘殆尽,岂不痛哉!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诸葛武侯以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寥寥八字,言巴蜀之形势尽矣!当太平之秋,巴蜀僻居西南,远离中原纷扰,蜀中父老,素号安逸。以其土地肥沃,地域广袤,生齿易繁,人口众多。譬若聚宝盆焉,无限宝藏,皆在锁钥之中矣。一旦天下有变,枭雄或乘时而起,割据一隅,相争不已,每至生灵涂炭。自史事观之,后汉光武中兴,公孙述割据巴蜀,招致天下兵锋;明末张献忠僭号成都,而蜀人屠戮殆尽。李太白,蜀人也,乃有“所守或匪亲,化为豺与狼”之叹。然以其物力雄厚,战争资源丰富,苟能用之,或抵御外侮,或平定天下,未尝不为国家之依凭也。

  自秦汉之事观之:司马错论伐蜀,以为“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秦惠王用之,“蜀即属,秦益富厚,轻诸侯”。及楚汉相争,高帝以巴蜀为资,还定三秦,籍秦蜀之富强,俯瞰中原,联合诸侯,不数载而灭项羽,奠两汉四百年之基。然则巴蜀虽僻居西南,于中华一统之功,岂不大与?及中国即衰,巴蜀或为抗敌前线,或为国家后方,贡献尤巨。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唯南宋筑钓鱼城于重庆,抗战三十六年之久,宋祚以延。其间屡败蒙古,一举击毙大汗蒙哥,扭转世界运势。及忽必烈夺取汗位,继承中原政体,建立元朝。数十年间,渐使蒙古融合于中华文化,则钓鱼城保全天下之鸿勋也。然五千年来,巴蜀于中华文明贡献最巨者,无过于为抗战后方;抗战贡献之最巨者,则无过于川军。所谓“无川不成军”,川军魂魄,定当永垂史册。

  予应邀入川,友人或问于予曰:“足下其蜀人与?何必不远千里,参与彼都史事之研究?”余应之曰:“四川者,中国之四川也;巴蜀者,齐鲁之兄弟也。四海之广,休戚与共;九州之众,血脉相连。昔抗战之胜利,在于国人团结御侮,而今一国之内,何必有彼此之分?今国人于抗战史实,遗忘殆尽,接续民族记忆,弘扬抗战精神,所以融入民族魂魄,则吾人之职分也。昔川军将士,以内战锋镝之余,不顾器械窳劣,慷慨赴难,固巴蜀忠义之气,而中华之骄傲也。予知有抗战建国而已,不知有川鲁之别。”于是遂行。  丁酉盛夏,适值七七事变八十周年。民革同仁、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程显权君,邀予入川,参加“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十周年座谈会——西充抗日将士史事研讨”。夫抗战十四年,所以存亡继绝,保存中华五千年国脉,成就今日之中国。虽今之国歌,亦抗战精神之战歌也。民国承清室瓦解之余,九州幅裂,不遑建设,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倭寇国势方张,奋数十年之积聚,欲乘衅帝有中原,称雄寰宇。方以为取乱侮亡,易于拾芥也。赖中华文化之积累,人类公理之不泯,时贤殚尽心力,国人精神不死,铸血肉为干城,当虎狼之暴卒,卒以累累忠骨,奠定邦家之基。功德遗烈,去今未远,为人子孙,安可忘怀?然而以历史之曲折,天步之维艰,国人于抗战史实,迄今遗忘殆尽,岂不痛哉!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诸葛武侯以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寥寥八字,言巴蜀之形势尽矣!当太平之秋,巴蜀僻居西南,远离中原纷扰,蜀中父老,素号安逸。以其土地肥沃,地域广袤,生齿易繁,人口众多。譬若聚宝盆焉,无限宝藏,皆在锁钥之中矣。一旦天下有变,枭雄或乘时而起,割据一隅,相争不已,每至生灵涂炭。自史事观之,后汉光武中兴,公孙述割据巴蜀,招致天下兵锋;明末张献忠僭号成都,而蜀人屠戮殆尽。李太白,蜀人也,乃有“所守或匪亲,化为豺与狼”之叹。然以其物力雄厚,战争资源丰富,苟能用之,或抵御外侮,或平定天下,未尝不为国家之依凭也。

  自秦汉之事观之:司马错论伐蜀,以为“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秦惠王用之,“蜀即属,秦益富厚,轻诸侯”。及楚汉相争,高帝以巴蜀为资,还定三秦,籍秦蜀之富强,俯瞰中原,联合诸侯,不数载而灭项羽,奠两汉四百年之基。然则巴蜀虽僻居西南,于中华一统之功,岂不大与?及中国即衰,巴蜀或为抗敌前线,或为国家后方,贡献尤巨。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唯南宋筑钓鱼城于重庆,抗战三十六年之久,宋祚以延。其间屡败蒙古,一举击毙大汗蒙哥,扭转世界运势。及忽必烈夺取汗位,继承中原政体,建立元朝。数十年间,渐使蒙古融合于中华文化,则钓鱼城保全天下之鸿勋也。然五千年来,巴蜀于中华文明贡献最巨者,无过于为抗战后方;抗战贡献之最巨者,则无过于川军。所谓“无川不成军”,川军魂魄,定当永垂史册。

  予应邀入川,友人或问于予曰:“足下其蜀人与?何必不远千里,参与彼都史事之研究?”余应之曰:“四川者,中国之四川也;巴蜀者,齐鲁之兄弟也。四海之广,休戚与共;九州之众,血脉相连。昔抗战之胜利,在于国人团结御侮,而今一国之内,何必有彼此之分?今国人于抗战史实,遗忘殆尽,接续民族记忆,弘扬抗战精神,所以融入民族魂魄,则吾人之职分也。昔川军将士,以内战锋镝之余,不顾器械窳劣,慷慨赴难,固巴蜀忠义之气,而中华之骄傲也。予知有抗战建国而已,不知有川鲁之别。”于是遂行。

【华夏天府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天府菜花连天黄的散文

2.华夏吟原文欣赏

3.华夏儿女志当坚散文

4.华夏九州歌诗歌大全

5.华夏情中国情诗歌

6.华夏四字诗歌

7.《华夏大地--竹子的乐园》阅读答案

8.《华夏文明之源》的阅读答案

上一篇:夏天的夜晚散文随笔下一篇:享受夏天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