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空档散文

2020-04-25散文

  不知是哪位当代智者说的,这日子过的,一天天跟复制似的。咋一听,还真是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全不是一码事,人家复制是保持原样。可是日子那,过着过着就老了;人啊,走着走着就散了。青春不再,激情不再,容颜不再,留下的只有一堆未经整理的生活絮片。

  一日同事感慨,‘每天也没见做什么,也没闲着,闹个紧忙。’是啊,十几,二十几年过去了,还是这样一群人,大家一样的忙碌,一样的老去,没有谁会吃惊谁的变化。像一只只陀螺不停的转着。

  突然停电,手头的工作戛然而止,这是谁都经历的尴尬。人生也是,忙着忙着,突然毫无征兆的病了。被医生告知必须卧床休息。不能上班,不干家务,不准上网。第一天睡得美美的。接踵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无聊。从一种生活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虽说知道这是暂时的,但是松弛的神经被巨大的空虚攫住。整个人都手足无措。

  渐渐平静了,拿起床头的书,一页,两页……喧嚣与繁杂遁去,心与思趋向安宁。除了腰疼的皱眉,眼前的空间一片祥和,可以用这空档的安宁细细品味:人生的温馨与苍凉;岁月的匆迫于绵长。

  不知哪位大才总结的,说老师比公鸡起的早,脚步声和着卖大豆腐的吆喝声。这就是老师。案头永远是作业、小考、教案、听课、材料、计划、分析、总结。看似不连贯的这些名词,用老师的血肉之躯将他们连接,形成一根有形、有声、有色的链条。这一端是稚嫩的童音携手,那一头是成熟睿智的身影告别。这中间的环节,是老师们一批批从青春到花甲的延续,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

  没有军功章。没有烈士墓,有的'是讥讽与指责:说老师最抠。请问谁不抠谁把钱给别人。老师做到了,为了能让困难的同学不失去上学的机会,老师伸出援助之手。学生思想有疙瘩,老师耐心的开导,家访等等。工作八小时以外的付出,有谁看到。要是用金钱衡量换算,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诚然,现在有些老师势力了,补课收钱,甚至不择手段。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古往今来,那个行业没有败类。不用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否定一个群体。

  近年来,保护学生权益的法律陆续出台。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有了这些法律,儿童、青少年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了吗?媒体频频曝光的学生权益被侵害事例,是老师们变得暴力了吗?

  想想农村教育面对的对象:留守儿童、青少年,父母忙于生计寄宿亲友家的孩子,父母游手好闲不管孩子的,诸如此类。学校的八小时外,谁来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有次周末去亲友家随礼,到那里的小店买点东西,店里两桌麻将稀里哗啦,烟雾弥漫,外边的空地上,一群孩子在赌玻璃球,输光了再去店里买。出来再赌,中间两个孩子骂骂咧咧,就差大打出手了。看了好久,心里真不是滋味。

  一张白纸,八小时内,写意的勾画。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吃饭,剩下的时间都画上了什么,没有人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孩子在无序中自由生长。这些痕迹要用多少个八小时来消除,越积越多的污垢,占据了纯净的心灵。学校教育的功效被消减……

  农民工流向了城市,繁荣了城市的各行各业。可是繁华的城市回报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从事最繁重的劳动,拿最少的工资,没有本地户口孩子不能就近入学。

  扔下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辛苦奔波挣钱,原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孩子改变命运,可是仔细看看:什么都没改变。

  生病的空档,是休息,很快就会恢复。可是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的空档谁来买单,因而造成的青少年的人格不完整,道德的缺失而引发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谁来买单。“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可喜的是,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城市农村资金、劳力双项回流”逐步安置富余劳力就业。农民工可以在当地从业,孩子们也可以在父母的熏陶和规范下正常成长了,那真是农民工的大幸,孩子的大幸,教育的大幸。

【生命的空档散文】相关文章:

1.生命的根散文

2.生命的告别散文

3.感悟生命的散文

4.生命的感恩散文

5.生命的过客的散文

6.寻找生命的春天散文

7.寻找生命的散文

8.生命的空隙散文

上一篇:哲理大气签名下一篇:空许诺言难兑现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