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告别文,七天后我将申请注销这个空间。
当初我为何开通空间呢?不记得了,人就这样,走着走着就可能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了。但我仍然会继续写我的日记,能坚持好几年的习惯不多,要继续。而且通过写作,我更加认识了我自己。生活如此易逝,文字让我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拥有它。这也是我热爱生命的一种方式。认真地做一件我们认为该做并且愿意做的事情,我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我也渐渐地练就一种内在的视觉,懂得留心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真正的写作总是饱含真情实感的,是精神世界的自我创造。在这个精神世界里,我可以把自己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寻求一种超越,自一由,不被束缚。 但是,完全逃脱生活的束缚的人是没有的,我们永远不能到达那种精神高度。我们只能接近。达不到还要去追,有意义吗?也许意义就在于此,我们可以一直在追寻的路上。
一个有独立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通常会思考很多不同的问题,有一种神圣的好奇心,并且这种好奇心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我不明白的是中国人的拼酒,怎么会有那样的酒桌文化?甚至有这样一句话“酒量多大,事业多大”,从我接触过的世界看,确实是有人因为酒量好而升官发财的。但我对那种不顾身体的拼酒始终是不赞同的。也有的人说,你不喝,朋友在那里,领导在那里,下属在那里。这又涉及到一个"意会"的问题,小时候我们做事情还会问为什么,长大后,各种你需要“意会”的事情,就像喝酒,就像送礼云云,也没有人想要知道为什么,因为这是“意会”。那么,我们真的是不得不做吗?我所知道的是过量的酒精不仅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还会危害整个人一体。别人也是知道的,所以这就是明知故犯。没错,明知故犯正是我们社会存在的大问题,也正是我们厌恶的问题,也正是我们造成的。人人都做,若我不做会吃亏的,这是我们一贯的想法。我们真的是不得不这样做吗?而我也想起那句话“若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得先学会尊重自己”,所以,以后出去喝酒,若我不愿意多喝,那谁都不用劝酒了,若我想喝,必能和你一酒方休。
我们的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是“经世致用”,让我们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让我们去为政一府做事,去为天下百姓做事。这一点从前秦的百家思想就有端倪,更不要说之后的各种衍生思想。传统的东西似乎都在教我们要怎样生活,要怎样与人相处。我们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一种能适当处理人际关系的君子。纵观几千年历史,多少读书人为了踏入仕途而寒窗苦读。当然,一个人拥有一种深切的社会责任心和爱国心是值得赞扬的。但有人问过为什么吗?这真的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这就是他们一生的理想追求吗?还是只是为了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不愿意做那样的君子,不是我不在乎人际关系,只是我有自己的态度。说我幼稚,无所谓。至少那是我自己的方式,我所能控制的方式。即使是现在看陶渊明的归隐也是难能可贵的,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坚持了自己,不同流合污。
这样,过于注重实用性的文化特点也就可以理解了。学什么都要问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恨不得马上就能换钱用。这让我想起了近代史上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的情况,慢慢地也明白了一些道理。那个时代的人们即使是传播思想的诸如严复、康梁这类人,也抱有很重的功利性,想要快点开民智,救国救民族。但即便是道理鲁迅,也只能提到“劣根性”,并不能从根本上成功过。人们说,国情啊。那么,现在已过百年,国情依然是我们口中的借口。为什么?我们学西方学了百多年,学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西方人也在学我们的文化并且有的学得让我们羡慕,为什么?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大一统的思想,我们要和谐,不要混乱。这样,也能明白创造于几千年前的辉煌文化一直被跟随,从未被超越。我们缺少精神世界的探险家,我们在精神上容易安于现状,我们的人生模一式趋于雷同,就像读书娃一样。
事实上,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若意志力不坚定,就会沾染更多时代的恶习。但我是不甘的,我会以神奇的好奇心在不断的质疑中继续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和外在生活,,尊重自己,尊重精神价值,尊重他人。我也是有信心的,我的国家正在不断的改革,我对我的国家有信心,我支持他。
这一篇文章,不要曲解误解,权当一种天真的思考。是告别,也是告示:我是这样的我。
【又一次告别的散文】相关文章:
1.告春及轩的散文
2.离别的散文
3.离别的经典散文
4.还有别的吗的散文
6.最怕离别的散文
7.毕业离别的散文
8.离别的感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