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才是世界的散文

2020-06-20散文

  貌似某希腊哲人讲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是平的》一书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地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民族艺术不需要全球化。刻意的融合恰恰是损害艺术的纯粹性。--周国平

  正如歌德所强调的,艺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艺术是一种创造而不是重复。在营销学里面,产品的卖点中的“点”才是核心的东西。我们卖得是什么。

  如果我们讲来西藏吧,西藏和纽约一样繁华,那么纽约人何必去西藏?这一“点”不是需要更好,而是不同。这不同绝不是曲意的不同,而是产品的核心的价值。越是独特才越是具有价值。

  06年初某新任经理大讲,我要做企业价值。有点好笑,我只是很低调的说,同样的产品怎样承载不同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绝不应当只是一种概念的***。品牌其实只是消费者的记忆。在一个领域和行业中,消费者往往只能讲出前3个品牌。宁愿在一个领域里做第一,也不要在很多领域里做前10。为什么?因为你不独特。因为你无法被消费者记住。这也是为什么,各中外咨询师在被问及,一个企业的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时候,多倡导企业的专业化。

  其实海尔做很多领域,但谁买海尔手机,谁知道海尔保健品。台湾慧泉教育余世维笑海尔绕了一圈,才回去老老实实的做海尔小家电。国内某资深营销家,做品牌就是放大放大再放大。而一个什么都强的,万能的,只能是狗皮膏药,消费者不会信。人民认为真实才是真实。而什么都象的东西,恰恰什么都不是。于是宝洁公司的多品牌战略,飘柔=去屑,海飞丝=护发。难道飘柔不护发,难道海飞丝不屑?一个产品,一个卖点,一种包装,一个品牌。于是,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去屑,我们就去买了飘柔。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心中飘柔已经等于去屑了。企业文化不是一种概念的***。消费者认同的价值才是价值。而所有的概念必须靠产品承载。因为产品是实实在在,可以眼见,可以触及,可以感受的。而只有感觉才能渗入人心才能强化消费者的记忆。而一旦记住,就很难忘记。

  巴菲特曾经感叹,你给我500亿,我能在建一个“可口可乐”,但是我不能打败它。而想卖更高的价格,给我一个理由先?在白热化竞争的.今天,怎样规避恶性竞争?利润是企业成长的营养,价格只是一种标准。而怎样去制定这种标准,而让消费者认同?

  显然06年的某企业的某经理只是天真的去制定这个标准。去忽略去最最重要的环节,消费者的认同呢?不认同就没有价值。不同的价格,不同的企业文化,当然需要不同的产品。你用粗糙的次品怎样走高端?

  陈春花择文指出终端是和消费者接触的那一个点。我们在深入本质一点。这一个点不是商场的一个柜台,不是卖场的货架和推销员的废话。而是消费者心中的意识,一种记忆。若突出差异化,需要各细节方面的强调。这一切都需要产品去承载。产品是根本。不管怎么说,如果我买回去就坏掉,管你什么牌子?所以冠生园死掉了。

  有些人对于品牌的信任,是基于欺诈成本的高低。品牌价值高,欺诈成品就高。照波普艺术家们的价值观来看,凡可交易,都是产品。05年9月偷换了营销概念去应聘宣传部的时候,讲营销无处不在得以混入。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辛*吉拉德,我没有推销过汽车,但是我能推销我自己。旅游业希望人们去消费,难道不是卖吗?

  艺术和个人,凡想得到人们的认同,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卖。要想卖得更贵,怎么卖就是一个营销的问题。社会主义BS资本社会的剥削,现在大学生涌出校门,排了着队,恨不能***了,叫嚷着,请来剥削我吧。笑,似乎象是受虐狂。能够被剥削,至少还能证明,这个产品是有价值的。

  可是放眼望去,千篇一律。我们不能厚颜无雌的讲,我比他便宜。而是要扪心自问,我有什么可以被别人剥削的?我的价值在哪?我的价值在哪?怎样经营自己这个产品?怎样把产品作成品牌?这是一个问题。

  周国平感叹,这有限的人生无论怎样不都是虚度。在个人而言,我希望它有趣一点。国人的社会性往往扼杀个人的独特性。人生总是太过庸常而又乏味。平凡并不可怕,我只希望它特别一点。某教授在《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历史观》中指出,文化无优劣,而历史只是一种选择。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现在,与中国的历史无关。未来怎样,取决于当下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与其他人无关,自己未来怎样取决于当下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

  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个人的事情。人这个产品也需要一个核心的价值。这个核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必须要自己去确立。人说,象做品牌一样做人,但经营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重小利,使小巧,无智慧,不坚持,是做不了的。

  我的性格,我的优点缺点,我的素质,我的喜好,我的资源等等,于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定位。于人生之路,有大致把握。明白自己的拙,不藏拙,绕道,犯错。看别人,佩服,不媚羡,不偏离,能坚持。犯错,认,改。多少钱,不卖这份坚持。这份幼稚,和意气,都看来可笑,而用来废材,却愿意凭这性格去失去,也愿凭这份幼稚和意气去获得,那才是真的获得。

  任何逃避命运的努力,都只能走向命运。接受命运,本性是你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上一篇: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你看了没散文下一篇:意大利童话故事《魔鬼的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