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卷大葱散文

2020-09-04散文

煎饼卷大葱散文

  要说最能代表山东地域特色的一种食品,煎饼应是当之无愧的。

  煎饼究竟发明于何时今日似乎还是一个谜,起源地也是泰山沂蒙相争不下。泰山有大量的史证,蒙山有广为流传的动人传说。在世人眼中,美丽的传说似乎比无可争议的史实更有分量。即使我这个长在泰山脚下的人,也情愿相信这个动人故事的真实性,而这个故事更让我感到有趣的地方就是煎饼自一出现,便与大葱豆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妨容我粗略地描述一番。

  相传许久以前,蒙山望海楼下,住着一对叫做田郎和巧姑的恩爱小夫妻。素日里男耕女织,闲暇时田郎则发奋苦读,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久,田郎便考取了秀才,且深得村人的敬慕,一有大事小情,总要让他给拿个主意或评说一番。倘有什么不平和冤屈,田郎更主动帮忙写状纸,打官司。只要是他插手的事情,少有输理的时候,因此自然也就成了当地坏官污吏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这帮人合伙设了一条毒计,把田郎送进了监狱。

  巧姑前去给丈夫送饭,谁知狱卒却恶狠狠地讲:平日里他仗着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专门与大人们作对,大人们吩咐了,只准送笔墨纸砚,饿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能写不能写。

  这可急煞了巧姑,但聪慧异常的她倒也急中生智。她回家想方设法把面粉烙成了薄如纸张的大饼,再把葱掐头去尾做成了笔的模样,而后又将豆酱乔装了一番,把三样东西包在包裹里,只露出一角,竟很顺利的便混过了狱卒的检查。于是田郎得以保住性命,出狱后更加勤学苦练,几年后高中状元郎。

  于是,煎饼,煎饼卷大葱,从此便在八百里沂蒙,乃至整个齐鲁大地上迅速流传推广开来。

  故事很美,似乎也经得推敲,然而再动听毕竟还是传说,此就不再多做争论。但从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中,足以看出煎饼悠久的历史,还有我们山东人对煎饼,或者说煎饼卷大葱的那份感情。

  不管是源于泰山还是蒙山,总之煎饼卷大葱是属于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的。南到淮水,北至泉城,东临大海,西界微山湖。这山水湖海之间,便是煎饼,煎饼卷大葱和喜食之人的故乡。

  至于煎饼的做法,记得蒲松龄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煎饼赋》中做过这样的描述:煎饼之制,何代斯兴?溲合料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澎,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而俄顷。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其形状,均被先生的一支妙笔描述得如此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让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之事,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让人叹服。时至今日,除了摊制的工具稍加改进,做法几乎没有多少改变,这也足见煎饼生命力的旺盛,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而且为顺应时代和人口味的变化,还有对营养的要求,加入了大豆,花生,芝麻等辅料,使其口感更香脆,营养更丰富。也不再局限于卷大葱,只要你喜欢或对口味,无论种种。但作为地道的山东人,从煎饼起源之地成长起来的我,仍最喜好传统的吃法。应该也不止我一个吧?

  不过您千万别因接受不了大葱的味道,而不接纳或不喜欢我们山东人。其实大葱与臭豆腐一样,喜欢的人恨不得天天享用,不喜欢的人则唯恐避之不及。但大葱的功力远不如臭豆腐,充其量只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些许影响,而臭豆腐恐要臭满全巷了。这大概也是煎饼卷大葱至今不衰的一个缘由吧。所以有煎饼的地方就有大葱,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谁家的菜园子里少得了它葱绿的影子?以往日子清苦的时候,往往煎饼就葱便是完整的一餐。即便是现在,若遇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偶尔仍会如此对付。

  想从前“煎饼卷大葱”似乎只出现在平民百姓的餐桌上,登不上大雅之堂。而如今的星级豪华宾馆饭店,也不乏把它端上台面的,再配些生菜黄瓜萝卜之类,讲究一下摆盘,竟有些赏心悦目,引人垂涎。相比较那些山珍海味,这散发着纯朴气息的清新爽口小吃,着实备受宾客们的青睐。来到山东,无不为吃上“一张煎饼卷大葱”而方不虚此行。

  由于各处的气候物产、生活劳动习惯的不同,煎饼的做法与吃法也就不尽相同。虽然全国不少地方似乎都能觅到煎饼的影子,但把煎饼做到极致,做成一种文化,且一日三餐几乎不离的,大概只有山东了。吃起来既香脆,又有嚼劲,且葱香满口的煎饼卷大葱,更是成了山东人的一个符号。

  俗语讲得好: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因此,煎饼卷大葱,卷出了一个个顶天立地,豪气云干的山东大汉;煎饼卷大葱,卷出了一个个亭亭玉立,秀外慧中的山东姑娘;煎饼卷大葱,更卷出了一个火辣辣的情义山东。

【煎饼卷大葱散文】相关文章:

1.煎饼散文

2.散文:煎饼娃的简单幸福

3.卷卷肉散文

4.描写大葱的诗句精选

5.共鸣因《煎饼》而引发经典散文

6.荠菜煎饼的散文随笔

7.春天的画卷散文

8.卷散文随笔

上一篇:外婆的煎饼散文下一篇: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