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时的艰难岁月经典散文

2018-10-24散文

  老家曾经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如今热闹起来,原因是那儿新建了教育园区,从幼儿园到高中,读书不需要再转其它地方,有点儿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的规模。

  随着教育园区的新建,当地老乡也在大新土木,几层高的小楼拔地而起,原来为了娃娃家长准备的。现在不少父母为了让娃娃好好读书,不少人就从乡下搬到城里,租几间房子,一边做生意,一边为娃娃提供生活保障。我家亲友的孩子本来还有半年才读高中,前几天就去预订了,从心里感到现在的娃娃真是太幸福了。

  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了困难的年月,也享受了幸福的日子,差别不言而语。

  我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因父母在外工作就吃上了商品粮,但是按年龄大小定量每月粮食的多少,而且粮店供应的还是米和杂粮各一半,小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没什么油水,总是感觉没吃饱过。

  我读小学一到三年级时,学校离家不到一公里,学校是一个小庙改建的,总共只有两间房子,教室和生活用房,卫生间是搭的一个草蓬子。学生是都早去晚归,远点的同学中午带点饭在学校热了吃,我就跑回家吃了再来,那几年好像没受过什么苦。读四年级时就转到大队部,同级的同学共有四十多位,因离家四五里路,又是山路,中午饭只好在家弄好用饭盒带上,有时没饭就带几个红苕,用铁丝串着,做上记号,在学校蒸熟了充当午饭。记得有一次带两个红苕,吃饭时就少了一个,后来带了一个大红苕,中午去食堂晚了点结果什么也没了。也不知道是那位拿去吃了,可能是饿极了也没有来得及说一声谢谢。

  读初中和高中离家就更远了,要翻过三座大山,走十几里路,只好在学校寄宿。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将一周的粮食和腌菜,压在我们那稚嫩的肩膀上,步行在崎岖山路上,因一路同学有几位,说说笑笑两三个小时就到了,还可赶上学校上晚自习。夏天遇到暴雨时,为了躲过白氏溪的洪水,只好绕道多走几里山路。

  那年代的粮食主要是包谷、红苕、土豆等。条件好的同学,能用少量的大米,掺上包谷面、土豆或红苕,和着吃。大伙都知道,父母为了供娃娃上学,把最好的粮食留给了正在长身体的我们,而父母自己却吃着杂粮、野菜,干着重体力活。

  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蒸饭。将主食放进土钵子,淘洗干净,再加上适量的水,送进食堂,将饭钵子放在一个大木甑子中,蒸上一个多小时就行了。那些盛着各式各样食物的土钵子,进了木甑子就像士兵一样,在里面重重叠叠,排成矩阵,安静地待上两三个小时,到了要做饭的时间,学校专职炊事员便开始加水、点火,大锅中的木甑子便开始出汽。起初是出小汽,持续半个小时后,便开始出大汔,经常弄饭的师傅知道,木甑子上出来的是横飞的蒸汽时饭就熟了,继而小火,木甑子上就变成小汽。这时,木甑子蒸的土钵饭,即便是最粗糙的食物,也会香气四溢。后来我们到一个叫枇杷溪的地方办农场,没有专职炊事员,做饭是同学轮流做,记得有一次蒸饭,锅里的水滚开了,可那木甑子里就是没蒸汽,蒸几个小时饭也没熟,只好重来。据当地人说,这是有人做了手脚,只要放一把菜刀在木甑子里,再蒸就好了。不知是真是假,老师也不让试,至今不得其解。休息时大家在一起玩,有的跑到山上摘野果子吃,有的到溪水中去摸几条鱼,在溪边烧烤,也是一种享受。

  每到开饭时间,同学们会去寻找自己的土钵子饭。为了避免端错,同学们就将名字用红漆写在土钵子上面。那时的同学好像不是太文明,餐餐都在“抢”饭吃。几百名同学,挤啊、抢啊,有时还打了起来。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堂课,有的同学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想,怎么早点吃到自己的饭。下课铃声一响,站起来就向食堂飞奔。那种想吃饭感觉不知怎样形容才好。

  除了饭,那时候的下饭菜,除了腌菜还是腌菜。最奢侈的腌菜,便是腊肉炒榨菜、腊肉炒豆豉。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每餐基本上就是豆豉、榨菜、鲊广椒、泡广椒和豆腐乳之类的。每年婆婆会做一些腌菜,其中广椒就要准备一百多斤,装上几大坛子,才能保证我们兄弟俩在学校的供应。腌菜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地吃,有的吃得嘴上长泡,有的还得了胃病。有时我从家里带上半斤黄豆,放学后和五六个同做懒豆腐吃,大家干的热火朝天,放点盐、几滴油,找老乡弄点青菜,煮上一大面盆。因为只有一个菜,筷子也没有转弯地方,不一会儿一大盆懒豆腐就被喝的底朝了天,感觉那味道真好!记得有一次,邻居的梅姑在我们学校搞民兵训练,结束时就餐她就带上了我,吃的有猪肉炖粉条,那是那年代的美食,至今还令人回味。

  那年代学生星期五下午就放学了,感觉回家的路好像比来时近多了,那是家的温暖,婆婆早就为我们准备好吃的,在很远的地方好像就闻到饭香。

  恢复高考后我顺利上了大学,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当时学医和师范生国家还有补贴,没有缴学费的说法,几年下来书本费也只有一百多块钱。大家都知道读书苦,其实我们那年代生活才真的苦。有时和女儿念起,女儿总是说那都是旧黄历了,但不知过去的苦,那知今日的甜。

  世界上的事有时有点怪,像我们小时吃的东西,现在又时尚起来,那包谷、红苕、土豆、懒豆腐、豆豉、榨菜、鲊广椒、泡广椒和豆腐乳也走进了宴会的餐桌上,还说那些野菜有保健作用。现在城里人喜欢的不是大鱼大肉,而是对乡村自然野味的追求。前几天有位老乡为了感谢,送给我们几十公斤野菜---天蒜,开始我还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后来才知道这天蒜不是人工种植的,而是生长在高山山崖中,采集还有一定风险,在街面买十七八钱一斤呢!真是验证了那句老话,三十河东,三十河西啊!

上一篇:梦想,从生活开始抒情散文下一篇:少年人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