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这座城市的散文

2018-10-25散文

  站在这座城市的两头,街道横七竖八的密布,人群与人群碰撞,粮食和睡眠占领着生活。生活日复一日的死循环,人生平凡的只有呼吸声。

  向西是逃跑的方向,下一座城市依然车水马龙,相似的生活方式,相似的人群,唯一不同的只是给城市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人,还是那个人,穿着廉价的地摊货,满不在乎的漫步而行,目光永远无神,甚至有些涣散,那种置身物质之外的淡泊充斥全身。偶尔会放慢脚步,看看林中夕阳,听听归鸟的鸣啼,这种惬意的时刻是如此接近自己。倏忽间,我能听到来自的内心深处的声音:你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

  都说迷茫的人往往是想的太多,做的却太少,事情永远停留在想的一步,换言之,自己的能力配不上理想。时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心灵鸡汤。只有第一次看到会有所触动,到了后面,便渐渐有些麻木了。这些心灵鸡汤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但当你放在自己的身上时,才发现诸多的外在因素实在难跨越。比如轻言放弃的性格,比如脆弱的心理。当然,凡事都需要坚持,坚持才是制胜要道。大多数人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主,不难猜到,正好我就是这样的人物。大概是自由散漫惯了,明知不好,一时又难以改变,也只好性格使然,随心所欲。

  无论是公交站台的等待还是下班后的短暂解放,身心是疲惫且自由的,有时会骑在自行车上不由自主的满足于所拥有的一切,有时又会在陌生的街道上感到一种流浪漂泊。随着年纪大了,便会不再满足于一间出租屋的自由和时间,而是想定居下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养一只金毛,把书架摆满书籍,偶尔听听纯音乐,学着做菜,到了夜深时,打开电脑肆无忌惮的敲击键盘,书写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要想真正融入一座城市是不容易的,并非是一本房产证所能决定的,更多的是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蕴的深入。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生活节奏,那些公交站牌上一个个陌生的地名,让人能认识到自己对于这座城市只是一个外来者。

  上车从一个站到另一个站,除了时间和地点更改外,所有的一切都没变。在这样的城市,人偶尔是孤独的,当这座城市的所有孤独叠加起来时,这座城市是孤独的,哪怕是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哪怕是火车站外久别的重逢。一切照旧,没有丝毫的改变。这是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座城市的内心独白。

  走在繁忙的街道,有人看着别人繁忙,有人埋头自顾自的疾步而行。来来往往,空气中夹杂着香水味和汗水味,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勾不起欲望,袒胸露乳的女人勾不起欲望,肚子的饥饿感是如此真实。是的!人是活着的,有自己的呼吸声,有自己的饥饿感,粮食是如此的珍贵。这时候,这座城市也是饥饿的吧!

  对食物的珍爱是对大自然的恩赐的敬畏。时常看着铺张浪费的宴席,食物被倒进油腻的潲水桶,没有喝完的饮料瓶被扔在地上。如今的生活质量都大幅提升,人们却不懂得珍惜。相反,我曾见过一些外国人,他们更懂得食物的可贵,用餐前祷告,而后把食物吃的干干净净。每次看到这样的人,心里都会油然生出几分敬意,这不是简单的吃,更多的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当然还有宗教信仰。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得来容易的东西人不会去珍惜,同时也最容易失去。

  除此之外,这座城市和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正被西方文化慢慢蚕食,年轻人一味的追求自由浪漫,这看似是人性的解放,实则是传统文化的败退。礼义廉耻渐渐淡出人们视线,无下限的凸显个性,让人不觉羞愧脸红。人是用来尊重和理解的,对于社会的主体人来说,在有所约束的情况下去认识自己是件好事,但是盲目跟风便是最大的无知。虽说人应该随大流,但是在没有一定的情感表达为目的前,最好还是尊重传统文化,并时刻保持羞耻之心。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一座城市,都不应该轻易去评价。在未曾了解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主观臆断。你所看见的不是全部。只要生活充实,有事情可做,或者知道要做什么,这已经足够了。

  生活在城市里,无需炫耀,无需羡慕。听听人们的呼吸声,听听那些碎裂在城市角落里的呓语,而后穿过这座城市,静静地,不打扰,不言笑。

上一篇:用有态度的态度写字现代散文下一篇:母亲的前半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