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高榜山的散文

2018-10-28散文

  高榜山,被戏称为惠州的白云山,是惠州市区的绿肺。是惠城区目前唯一国家级城市森林公园,位于红花湖和西湖风景区内,为红花湖景区北面最高山,背山面湖,远眺螺山和小鳄湖,两山三湖的自然恩赐成就了高榜山独一无二的景观价值,也造就了城市原筑令人艳羡的居住价值。高榜山寓意是预祝惠州考生能金榜高中之意(引自网络)。

  ——写在前面

  虽说是重登,却依旧怀着激动的心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高榜山没有仙,却颇具气韵,这是别人对我说的。于是,趁了闲暇,便决意再次重登,以寻找它的气韵。

  上一次的登山是在今年六月的最后一个黄昏,因为那时暮色渐浓,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体会到这山的气韵,便在山顶与六月匆匆作别之后,便也匆匆的下山了。

  去高榜山的道路并不遥远,当然,更不费周折了。它仿如一颗绿色的巨石静静地镶嵌在市区的繁华地带。所有的风都从它身上出发,所有的阳光和雨露都让它一一尝遍。高楼林立也好,车水马龙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经过山脚的那一刻,你会不由自主的对它萌生惊鸿一瞥。

  来到山脚下,马路上汽车的笛声、人流的喧哗声竟都消失了。静谧,这是你对这一座山的第一感觉。

  依然是选择那一条曲折的石阶小径。对我来说,那条直通山顶的公路固然不错,可以让我免去不必要的疲劳,但又必然会失去很多爬山的意义,更妄谈要寻找它的气韵了。

  面对石阶,我放开了思想的河流,让其拾级而上。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才迈步不久,一阵鸟鸣穿过茂密的林荫,荡入耳内。其声清脆悦耳,如琴声悠扬。静听,是少女在拨动风铃,或是童子在吹响竹笛;细听,却如二泉映月,丝丝入耳;如高山流水,荡人心弦。“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应该是天籁之音吧。

  听着这天籁之音,我却不敢产生平时喜欢浅吟低唱的勇气,唯恐会因此而扰乱了这颇富韵味的曲拍。我只有静下脚步,细细的体味:这就是这山的灵气吧,曼妙的乐曲,灵动的拍子,纵有万般烦恼,也会因沉浸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曲韵中荡然无存……

  听着听着,便不由自主的举目寻找鸟的踪迹,却让那茂密的树叶挡住了视线。看来,是鸟踪难寻觅,叶深不知处了。

  此时,早晨的阳光给层层叠叠的叶子筛成了一条条金黄的细线,如雨丝一般洒在地上,形成了一地的斑驳。

  这斑驳,或呈圆状,或毫无规则,彼此相映成趣。更妙的是,风吹叶动,叶摇影移,使得这些光点的形状在不断的相互变换,每一种形状只能保持短短的瞬间。在这随风变换的过程中,叶的影子,光的斑点都如水般流动,流动在凹凸不平的黄土上,恰似一幅溪涧流于山壑的图画。

  “这就是这山的才气了。”我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欧阳修是这样说的。高榜山没有水,却仍然让人寻得山水之乐;在我身上,也没有酒可寄托,但纵情于这山,这“水”,同样是令人陶醉不已……

  感叹着这山的才韵,顺着石阶拐了一个小弯,便看到了一些错落在路旁的石块。这些石块,虽有苔藓成斑,或者藤萝掩映,却也轮廓分明;虽饱经风雨侵蚀,却依然以不可颠覆的姿势,静静的屹立一旁。

  目光顺着石块漫过,一个亭子便突入眼帘。这亭子,全由树木搭建,连它的顶处也是用树皮修成的。这亭子,虽藏于石后、隐于林间,却格外引人注目;初看小巧玲珑,细看却伟岸壮观。

  这石,这亭,肯定就是这山的浩然正气了。这正气,是历经风雨却不容颠覆的威严;是妄图遮掩却遮掩不了的光芒;是与生具有的伟岸……

  坐亭小歇,身上的倦意便给那一股正气鞭笞得渺无踪影。“继续向上!”这是此刻心里唯一的念头。

  顺着石径,绕过丛生的杂草,便到了山顶了。举目远眺,远处虽群山起伏,逶迤磅礴,此刻,在我看来,却有小如泥丸、水腾细浪的感觉。俯览山下,那碧绿的红花湖如娇俏的美人,紧紧的依在山的脚下;那林立的高楼,如纤纤玉指,牢牢的牵着这山的衣角;那纵横交错的马路,似发丝,或似纤绳,突显了这山的雄伟;至于平时视之为壮观的车龙,此时此刻,只能用蚁蝼来形容了。

  “好大气的一座山!”迎着飒飒的风响,我不由得惊呼。这大气是可以藐视众山水的傲慢;是可以迎风挡雨的豪迈;是大隐隐于市的豁达……

  灵气,才气,正气,大气,这是一座怎样的山!置身于这山顶,山高人为峰,此刻的我,又是怀着怎样一种难以平静的激动……

  “高榜山,我还会来的。”在下山的那一刻,我这样喃喃自语。

  此时,正值响午,阳光强烈;风,也依旧在飒飒作响。

上一篇:死而不亡者寿的散文下一篇:街市夏日的夜生活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