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佳节中一些传统的美食,倘若感怀一二,或许从中品悟到人生滋味。
年糕
春节的色彩涌来时,很是撩人心痒。随着相互的祝福声,人们的目光穿越风雪、穿过寒林,隐约看到遥远的鹅黄嫩绿渐渐移来。这时,冰封的心扉开始消融,压抑的思绪悄然升华。伴着烟花的明灭、鞭炮声的此起彼伏,古都的游人大多聚合在花团锦簇的深处,在庙会的五彩斑斓里,畅享着休闲的欢欣。然而,春节过后,谁又能追怀过年的“味中之味”
春节的庙会洋溢时令景致,彩摊上的小吃呈现地域文化。绵延了千百年的美食,一旦点缀新春佳节的韵味,不仅风采依然,而且历久弥新。说来也奇:这些小吃中最有代表性、最能彰显过大年气氛的小吃竟是没有太多色彩、缺乏艺术造型的年糕。
年糕由于富含“年年高升”寓意,又凸显糯米与桂花蜜的甜糯,于是,祝福的主题便凸现出来。在苏、鄂一带古城游走时,我为深入了解年糕,曾翻阅史料,拉近一幕幕早已远去的情景……
桂花年糕源于苏州。糖炒年糕以湖北江汉平原的品类为正宗。所引发的故事生动且悲壮:公元前522年,荒淫无道的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子胥决心复仇,帮助阖闾杀了吴王僚后,率兵一举攻破了楚国的京都郢都。(今湖北江陵北)
阖闾之子夫差即位后,伍子胥因主张“联齐伐越”,而被夫差疏远。他预想到自己将有杀身之祸,国家也会有危难,于是对亲随说:“我若被害,敌兵必来攻城。如遇民饥无食的那一天,可往城门下掘地得食。”不久,伍子胥果然遇害,越王勾践趁机举兵围困了吴国都城(今苏州一带)。在城内炊断粮绝之时,有人忽然想起那段“掘地得食”的话,于是拆城挖地,发现坚韧的城砖原来是糯米蒸熟后压制而成的,用此“砖”蒸煮而食,味道及口感俱佳,拯救了全城百姓。当时,正值岁尾年初。有人发现,把仲秋时酿的桂花蜜融入糕中,更显甜美。
从此,每逢春节,湖北江陵一带及苏州城便出现了像城砖一样的糯米蒸糕,供祭祀与品尝,这种吃食,逐渐被称为“年糕”。
京城散游者,常把年糕呼之为切糕。《旧都白话》一书,曾作如此描述:“用雪白的糯米,内衬着紫色的枣子,覆以碧绿的荷叶,或青菜叶,常常是切着剖面型,在摊上摆着……气味俱佳。贩夫走卒,扔两个大子,便可切一片尝尝。”
尽管眼下高糖的食品已有些令人担心,然而,庙会的游人仍津津有味的品尝年糕滋味。我想,这道吃食,欢欣深藏浩叹,甜美源于苦涩,这种“味中之味”,并非是每个人都能咀嚼出来的。
元宵
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消散,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便接踵而来。届时,家家户户在置备称心可口的元宵。元宵,古称为汤团、圆子……慢慢被人称为元宵。1913年,窃国者袁世凯认为元宵与“袁消”同音,曾一度下令改元宵为“汤圆”。
其实,不管是南方的汤圆还是北方的元宵,不管是“馅儿外裹面还是面内藏馅儿”,其甜美主题不容动摇。就品相纷繁、口感多变而言,在京城品了数十年元宵的我,还是觉得南方的汤圆更富魅力。凡山水灵秀、文采斐然之地,食文化也与粗俗之地大不同,尤其是“用餐与典故互动”。譬如,江苏盐城的藕粉圆子是经藕粉糊化后裹干粉、包馅心煮制而成。在那里品尝之余,竟然听到汉代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盐城人陈琳与这道美食的相关传说;苏州百果酒酿圆子是用百果与甜酒酿一道煮制而成。欣赏之间,竟然感知,这款美味与一代名流——吴中四才子的故事相映成趣。还有贵州的毕节汤圆、湖北黄州的豆腐圆子等等,每一道汤圆,都伴随一个古代名人故事。“汤圆文化”的汇聚与推行,的确很值得人们去探究。
每在临近元宵节时,我都会想起在游宁波天一阁、千丈岩时的情景……
当我漫步到宁波开明街时,一幅汤团店的店幌把我吸引住。幌上画一缸一鸭一狗,我反复思量也不解其意。在品汤团时,我诚恳地请教店员方知,原来这家老店的创始人叫江阿狗,幌上的画恰是他名字的谐音(按江浙方言)。蓦然,天一阁的丰蕴古雅与汤团店幌的民间俗趣,让我文思如泉涌、敲键如雨滴。
记得当年,在春城昆明采写时,见到的汤圆,鲜美超乎想象。永康甜品店的四喜汤圆可谓代表作。此种汤圆一碗四个,各具一味。许多许多年了,云之南的香甜常常飘洒于我的梦中。
四川成都的小吃品种林林总总多以数百计。在这个名胜众多、文风汇聚的古城,赖汤圆长期鹤立于众小吃之间。
老字号的名品很像老竹,不仅苍翠劲拔,而且高雅与朴拙并蓄,以至被人们吟咏了几千年仍觉意犹未尽,而彰显创新意义的名品如新笋,鲜嫩娇柔,滴翠溢美,刚一面世便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记得那年,临近元宵节,我受邀去一座海滨城市讲课。晚餐时,五彩缤纷的雨花汤圆出现在高档酒店的餐桌上。人们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叹赏,继而怡情抓拍,发送传播,认定这是汤圆史上的一场革命。
那是雨花汤圆初次面世。但见精致的汤盏里,几粒在形色上与雨花石完全相同的汤圆半沉于清水中。调羹轻搅,“彩石”上下翻动,刚含于口中,“雨花石”瞬间便化为甜滑柔细的糯糜,绮丽中微透桂花及干果的清香。那是人们在品尝着文化,品赏着一种时尚。
说起来,这也不是件呕心沥血的创举,仅仅是寻常人物寻常事。
那是一个初春的黎明,地平线的曙色姗姗来迟。回到自己故乡、参加国际面点艺术专项赛的他,在海滩上伫立。那时,寒湿之风裹挟排浪涌来、退去。他在想,那博大且低沉的声音,莫非是父亲在述说未了心愿?
他父亲是那座海岛有名的石匠,凭借巧手塑造了无数石雕制品。每到黄昏,就领着他到月牙湾散步。父亲常说,雕刻了那么多海石工艺品,都难比这五彩球石,因为,那是大海的杰作!
酷爱美石的父亲,常轻抚着圆润、色美的球石送走夕阳,却从不带走一粒。这片海岛的球石曾随处可见。大的如核桃、小的如樱桃。形如球、纹如画,源自亿万年来海浪的磨砺。他曾问父亲,为何不收藏五彩球石,老人说,球石是大海的,是众人的。
随着游客涌动,在此捡拾球石者逐渐密集。或收集转卖、或随身把玩,导致五彩球石难寻觅。深沉、博大的海,由此少了些斑斓。
晨阳起,风含暖,海波平。他发现,几粒身披彩虹、大小相似的球石,被舒缓浪潮送上沙滩,很像南京美食——雨花汤圆。
观海的几位年轻人向球石冲去。他们没有拾取,而是围拢、拍摄、吟唱、欣赏,欢笑……他问,你们为何不捡走球石?其中一位写诗的年轻人这样回答:“大海衣襟上,怎能少了宝石纽扣?”
他欣慰、感悟。向月牙湾方向,深情一瞥。
几天后,面点艺术赛场上,层面多彩、内含甜糯的“五彩球石汤圆”在他手中展现,评委、观众喝彩连连!他感觉,掌声如潮、汤圆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