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古人写了很多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一、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赏析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二、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私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赏析
从“已化萍”、“记前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是纳兰写给亡妻卢氏的。以悼亡为基调的词作,感情是凄婉哀伤的,风飘絮、雨打萍、莲藕都是一些萧条、衰败的景象,纳兰以风絮飘残、化萍暗示妻子已不在人世,以藕断丝连说明人虽已逝,深情犹在。二天人永隔,生死相错,正是人生之大悲痛,哀伤之情跃然纸上。
《传灯录》中记:“有一省郎梦至碧崖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老僧对他说:这是你的结愿香,烟存而你已是第三生了。第一生明皇时建南安巡抚官;第二生宪皇时西蜀书记;第三生即是今生。”“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正是在叮嘱妻子不要忘记这一生的夫妻情份,要她再点一柱结愿香,好在来世不忘旧情、再续前缘。
美满的姻缘似乎总惹天妒,在最幸福的时候常常会遭遇打击。总希望幸福的时光就停留在那一刻,可是年华似水,昨日的光彩早已不在。愈是想念,便愈是幽怨,下片便由怀念转为直抒胸中的哀怨。可是当初的美满,当初的幸福让天公红了眼?可是因为过去的恩爱致使如今丧了姻缘?
若早知太幸福会让彼此不能白头偕老,或许也不至于在今日空留苦恨,偷滴断肠泪。其实纳兰的感慨是无用的也是无力的,假如再重来一次,我想容若与卢氏定还是那般恩爱,他们定还是会有一段幸福的时光。
细读这样的词作,总会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哀伤萦绕周身,无处排遣,难以用言语形容。容若,你已在三生石上记下了这份感情吧,想再延续这份感情。你偷零的泪又暗含了多少伤痛、苦悲,可曾让你稍稍释怀……
三、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赏析
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诗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