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暑”是炎热的意思。节至小暑,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三伏天”,连风也变得热浪滚滚。“小暑”节气的由来,据说就与孝道有关。相传“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只有小暑这一天可以归家。“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这也被认为是小暑雷雨多发的原因。
在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这短短几句话不仅包含了最朴素的气候学规律,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迎面吹来的.风中裹挟着阵阵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而平时喜欢低空盘旋的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返回了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循着这些朴素的生活智慧,古代的文人墨客撰写了不少与小暑有关的诗词歌赋: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小暑金将伏》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答李滁州题庭前 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唐耿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q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暮秋重^山僧院》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久雨六言四首》
宋刘克庄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夜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 二首之二》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竹枝词小暑节候图题画》
吴藕汀
水晶肉露醉中颜。一骑红尘诬玉环。
小暑卷丹同百合,太湖湖上弁山间。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金元好问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G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训轿飨帷
【诗词话小暑古诗词丽藏着多少夏天的模样】相关文章:
3.关于小暑的古诗词
7.小暑古诗大全
8.小暑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