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会座谈会发言稿

2020-11-14诗词

诗词学会座谈会发言稿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发言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怎样写发言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学会座谈会发言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诗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应邀出席本次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得到了一次向上级学会、兄弟学会汇报和学习的好机会,在此我代表xx市诗词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xx市诗词学会成立于2017年1月,现有注册会员140人。三年来,通过全体会员的不懈努力,做出了一定成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将三年来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明确宗旨和目标

  xx市诗词学会的宗旨是以诗词曲赋、楹联等艺术形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以诗词为主线,挖掘当地风土民情,研究文化传承脉络,讴歌山水人文,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目标是把xx打造成为“中华诗词之乡”,使xx这片古老的土地,在“美丽桃都、君子之邑”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文化上的又一次升华。宗旨,把诗词楹联爱好者们联系在了一起;目标,把天南海北的xx人团结凝聚在了一起,从而为xx诗词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开设“知识课堂”

  坚持开门办学会,不设任何门槛,只要喜欢古典诗词,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哪个年龄段,无论现有水平高低,都可以入会学习交流,参加活动。通过“知识课堂”,让即有的行家里手带动新手,让大家知道个人学习提高的同时,也是在为家乡为社会做贡献。通过“知识课堂”,传播了知识,凝聚了人心,提高了诗词学会的知名度。

  三、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学会成立之初,仅设有宣教和组联两个部。宣教部负责学会对外宣传和“知识课堂”授课,组联部负责联系和吸纳会员及组织学会的有关活动。随着人员的增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会虚心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现实需要,适时成立了古风诗社,来适应不谙格律的初学会员和爱好者的要求;成立新韵诗社,来适应喜欢新声韵的人群;成立新诗诗社,来适应会员中爱好自由诗的人群等等。收编、改造了原有的xx市君子诗社,以突出xx地方文化特色;成立了女诗人协会,使广大女诗词爱好者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成立了楹联学会,来研究楹联文化,普及楹联知识;成立了曲赋学会,来进行词、曲、赋等的研究和创作实践。目前正在策划成立小诗人协会,帮助全市的少年儿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组织。不仅仅这些,我们还为有书画专长的会员成立了书画部,为爱好文史的会员成立了文史部,为了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艺成立了文艺部,我们还有孝文化研究中心,等等等等,每成立一个机构,会员们就多一个学习和展示并为之服务的平台。

  四、制定规则并落实执行

  没规矩不成方圆,从诗词创作要求到各个方面的管理,学会和下属每个部室都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学会和广大会员监督执行。比如学会的作业,就有一个从布置到辑稿到初审到终审到交付做帖的严格的流程。编辑部做帖做刊又另有一套程式上的规则和要求,等等。有规则并能得到严格执行,能使广大会员和整个社会感觉到诗词学会的.正规和严谨,进而强化本诗词学会的权威性。

  五、扩大“六进”战果,创建基层诗社

  xx市诗词学会根据中华诗词学会创建“诗词之乡”的要求,积极进行“六进”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号召会员积极联系,使“知识课堂”不断走进社区、农村、景点、机关、企业和学校。创建基层诗社成为了xx市诗词学会的亮点,特别是学校诗社,为xx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小诗人。学会委派有资质的会员为基层诗社上课,具体做法可由授课教师代表作专门介绍,在此不再赘言。孩子影响家长,家长影响社会,有了这些,诗词文化的发展便在意料之中了。

  六、表彰先进,增强荣誉意识

  在积极向上级各有关部门为学会和会员个人争取荣誉的同时,诗词学会每年都进行一次表彰活动。大致做法是:设置诗教先进单位、诗教先进个人、学习标兵、“诗词滋养心灵”特别奖等奖项,并认真落实到具体的对象,做到实至名归。以此来烘托诗词文化的良好氛围,提高学会的凝聚力和会员的荣誉感。

  三年来,xx市诗词学会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走过不少弯路,今天向各位领导各位诗友汇报,不敢说交流经验,因为我们还没有成功,还一直并将继续在探索进取的路上。泰安市诗词学会的成立,使我们有了主心骨,更有了底气。我们打算在泰安市诗词学会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xx、为整个泰安的诗词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诗词学会座谈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1.关于伊春文学学会诗词

2.诗词鉴赏:学会坚强

3.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感附

4.关于诗词学会成立的诗词

5.诗词学会上的发言词

6.诗词学会年度工作总结

7.诗词学会元旦致辞

8.2018年诗词学会活动方案范文

9.学会爱学会放手相关语句

上一篇:霜降诗词大全下一篇:《杕杜》诗经译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