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称“甘如饴” 勿谓是《诗经》

2020-04-26诗经

  “谁谓荼苦,其甘如饴”。这句话是不是诗经里的名句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诗经》里没有“其甘如饴”句

  《诗经》原文并不是“谁谓荼苦,其甘如饴”,而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它出自《诗经·邶风·谷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余冠英先生译为:“谁说那苦菜味儿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荠”(余冠英注译《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33页)。

  用到田桂枝身上,意思“满拧”了

  《邶风·谷风》是一首弃妇诉苦的诗。高亨先生在《诗经今注》注释说:“她和她丈夫起初家境很穷,后来稍微富裕。她的丈夫另娶了一个妻子,而把她赶走。通篇是她对丈夫诉苦、愤恨和责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页)“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其意思是说:荼(音徒)菜的味道,虽然很苦,但比起我内心的痛苦来来,就像荠菜那样甜了。也就是通俗所说:“人人都道黄连苦,我比黄连苦十分”的意思,用的是一种反衬方法。

  这篇报道的主人公则是不顾自己多种疾病,以苦为甜,心甘情愿养育残疾弃婴。报道是在歌颂她的高尚品行,以诗经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饴)”来况比田桂花,可以说意思正好满拧了。

  “其甘如荠”是怎样演变为“其甘如饴”的

  其实,略作检索,就会发现,出版物中把《诗经》这两句诗引作“谁谓荼苦,其甘如饴”,而且意思弄拧的,大有人在。

  为什么会如此呢?

  据粗略考察(其间请教过专家学者),大约是与《诗经》另一首诗《大雅·緜》的诗句“周原膴膴,菫荼如饴”相混搭而造成的。《緜》是叙述周文王的祖父亶父,带领周部族从原来的豳地迁移到岐山周原一事的。到了周原,他看到土地很肥美,就赞叹说“周原膴膴,菫荼如饴”。大意为:这个地方太好了,连地里长的菫(水芹菜)、荼(苦菜),也都像饴糖一样甘甜。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然而,《诗经》里苦荼“甘如荠”和“荼如饴”两个句子,在流传中逐渐被人们混搭在一起了。比如,唐朝陆羽(733~804)在《茶经》(七)引《本草注》云:“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金沛霖主编《四库全书子部精要(中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91页)把原来分属两首诗的诗句联系了起来;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1127~1206)在《颐庵诗藁序》里提出了“荼甘饴苦”的诗味论,把“荼”和“饴”进一步结合起来:“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周汝昌《杨万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93页)即好的诗要像“荼”一样,刚吃的'时候,是苦的,可是,过一会儿,竟然越品越有味道,苦去甘来。到诗人家铉翁(1213~1297)的《谢刘仲宽惠茶》诗中,更直接把“谁谓荼苦”与“甘如饴”结合在一起了:“十年流落古瀛下,谁谓荼苦甘如饴”(赵方任辑注《唐宋茶诗辑注》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版,第913页,或陈彬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第195页),而且意思也变成了甘心忍受苦难、以苦为甜。

  “其甘如饴”的引用

  大概用“饴”字比“荠”字更形象、响亮,后来竟然以讹传讹,渐渐流行了起来,在一些出版物,特别是新闻类、纪实类、时尚类文字中,许多人在引用《诗经·邶风·谷风》时不查原文,都当成“谁谓荼苦,其甘如饴”了,而严肃的学术著作则极少混淆。

  笔者的意见是,“其甘如饴”的含意,比《诗经》中的本意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是不可以用,但用时莫说是《诗经》里的句子;一旦明确说是引自《诗经》,则必须是“其甘如荠”,而且还要用得恰当。

【但称“甘如饴” 勿谓是《诗经》】相关文章:

1.安宁静谧,甘之如饴散文

2.我对执念甘之如饴伤感散文

3.诗经《甘棠》

4.甘棠 诗经

5.诗经甘棠全文及译文

6.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7.《甘棠》诗经鉴赏

8.诗经甘棠相关内容

上一篇:谓城曲唐诗精选下一篇:丁谓施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