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注释

2020-08-27诗经

《诗经·采薇》节选注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诗经·采薇》节选注释,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诗经·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赏析

  (1)意象

  区区的十六个字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深远的画卷:杨柳青青,春光明媚,好一派美好的春日景象,随风摇曳的依依杨柳似乎与正要告别家乡的诗人执手牵衣,不忍松手。如今,我回来了,遇到的却是大雪纷纷漫天飞,望着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我不禁思绪万千,是对去时的回顾?还是对未来的担忧?多年的征战给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全无回乡的喜悦之情。

  (2)表现手法

  对比:

  在字面上有三处对比:“今——昔”,“杨柳——雨雪”,“往——来”。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借代:

  “杨柳依依”代春,说明征人出征的时候是在春天;“雨雪霏霏”代冬,表明征人回来的时候是冬天。杨柳与雪都是具体形象的事物,而时令是抽象的事物,所以诗中以具体代抽象,不动声色地暗示了出征人在外时间之长,显得形象生动而又含蓄隽永。

  化实为虚,以景衬情:

  以前,士兵被迫远征,诗人却描写了杨柳摇曳、依依不舍的春日美景;今天,终于要回到久别的家乡了,诗人却描写了雪花纷飞、满目萧条的冬景。表面上只是昔日之杨柳化之为今日之雨雪,但是在这景物变迁之中,诗歌的情感得到了高度的凝聚与深化。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悠远的境界。”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回乡途中士卒的复杂心态。

  留白:

  留白是这两句诗的一大特色。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时,士卒和家人难舍难分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依依杨柳之下,会有怎样的分别场景呢?

  到如今,身得生还,为什么读后面两句诗我们感受不到士卒一丝回乡的喜悦,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或许已经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我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在归途中,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我情思泉涌,此时此刻我,又在想些什么呢?

  (3)炼字

  “昔”:根据注释理解是:从前。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

  “往”:与下一句的“来”相对。表示“去”的意思。往同时也是离别、离乡的意思。

  “矣”“思”:语气助词,使得整首诗富有音律的和谐美。

  杨柳:一、以柳示春,杨柳就是春天的标志。二、门前那随风摇摆的柳枝依依眷恋地,像与正要告别家乡的诗人执手牵衣不忍松手。于是从《诗经》开始,以柳入诗的就很多了,杨柳这个意象成为诗经的首创。它是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被一代代诗人所吟唱。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依依”:叠词。把杨柳之状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把杨柳之多写得入木三分,很有形象感。

  “今”:与“昔”相对。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

  “雨”:读第三声。原因如下:从语境来看,因为诗句的对偶比较严格和工整。“今”对“昔”,“往”对“来”,“杨柳”对“雨雪”,应该是名词。从意象的角度,杨柳依依:杨柳是名词,依依描摹它的动态,名词动词化,雨雪也是这样。而且,教材的编者也作过思考。编者认为要标的读音,他标出来了。这里没有标注音,说明编者经过考证的。

  “雪”:同一条路,但早已是物非人非了,满目萧条,倍感忧伤。

  “霏霏”:叠词。与“依依”相对。把行道之状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给人以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

【《诗经·采薇》节选注释】相关文章:

1.诗经采薇节选注释

2.诗经采薇节选

3.诗经采薇节选意思

4.诗经采薇节选版

5.诗经.采薇节选意思

6.诗经采薇节选ppt

7.诗经采薇节选全文

8.《诗经采薇》节选

上一篇: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下一篇:诗经采薇节选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