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唐诗赏析
崔橹,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
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 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 更无人倚玉阑干。
门横金锁悄无人, 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 湿云如梦雨如尘。
两诗都极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后一首起句点明空山宫殿,门户闭锁,悄然无人。以下三句,都就此生发,写离宫荒凉寥落的景色。宫在渭水之滨,由于宫中悄然无人,故诗人经过,所见惟有落日,所闻惟有秋声(指被秋风吹动的'一切东西所发生的音响)。而山头红叶,也由于气候的变冷,飘落到了山下,带来了寂静的寒意。“红”与“落日”配色,“叶”与“秋声”和声。而夕阳西沉之后,却又下起雨来。含雨的云浮游天际,象梦一般迷离,而云端飘落的雨丝,却又象灰尘一般四处随风飘散。绘声绘色,极为逼真。
《文心雕龙·隐秀篇》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崔橹这两首诗,纯属描写,而能“状溢目前”,不着议论,自然“情在词外”,可以算得上隐秀之作。
作者逸闻趣事
崔橹向来善于撰写杂文,他所使用的文笔颇为华丽而又任意,比较能放得开。在读了他的前辈作家杜牧的诗作后,他便极力学习杜牧的作法来提高他自己的诗作风韵①。因此,像杜牧一样,他的诗作也以绝句的成就最高;尤其在写作有关状景咏物方面便更是如此了。比如他在夏天面对莲花时,就能吟出饶有如此风调的好句来:
何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清香尽日怜!
到了冬天,他面对梅花又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来天。
在写完这诗句后,他仍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刹那间便又有了一联好句蹿上他的心头,道是:
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当然,他在题写离别送行时的作品也颇具特色,其中如有云: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正是由于崔橹这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华丽精深之作,自然就使得他的诗名广为传扬了。于是,他在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顺利考取进士后②,便踏上了作官为宦的道路。
然而,他在做官时却遇上了一件尴尬之事。因为崔橹嗜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非要喝个大醉方休不可;更使人难以忍耐的是,他在喝醉后往往还不想让同伴早些走。知道他这性格的朋友都曾劝慰过他,但崔橹却仍没有把人们的忠言当回事儿;直到最后出现他向人道歉这一结局时,他才不得不改变那令人难堪的坏习惯。
那天在公宴场合,原本爱好喝酒而且确实也已经喝醉了的崔橹,这时仍拉着郎中陆肱的手不放,说是他得再陪他喝上一盅。知道崔这性格的陆肱已然站起来却又只得违心地坐下,心想,免得由于这事把他跟同事间的关系给闹僵了。谁知这业已醺然颓然了的崔橹,却开始用极为难听的话语侮辱起陆肱来。陆当即拂袖而起,并愤愤然地扬长而去;当下遂把整个宴会闹得不欢而散。
大家终于把崔给劝回家去。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对于昨晚的事情毕竟还有点记忆的崔橹,越发觉得由于自己贪酒并强要人陪喝不算,居然还去侮辱了人家!想想自己这坏毛病也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他遂在悔恨之余写了一首七绝诗来向陆谢罪,其诗云:
醉时颠蹶醒时羞,曲蘖催人不自由。
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③
陆肱读了崔橹这出自肺腑的真诚的谢罪诗,不觉对之宽厚一笑,也就原谅了崔昨晚那鲁莽的行为了。此后,崔便再也不敢像原来那样死纠蛮缠着人家来喝酒;到了最后,他索性就把平生贪酒的坏习惯也给戒了。这也该算是他在吃过前亏,并在痛改前非之后的令人叫好之事。
按:① 此据《唐摭言》、《唐诗纪事》、《新唐书·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等,唯《唐才子传》作“崔鲁”。② 一说为僖宗“广明间进士”。③ 醒、相,此处皆为仄声。
【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唐诗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