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讲课稿

2020-04-26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

  一、 说教学目标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另外,浅显易懂,文章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

  (1) 知识目标: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情境,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本文的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个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使用抄、查、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的熟悉文章。

  抄就是将注释抄在字的上头(蓝笔);查就是查阅工具书将理解有困难的字解决掉(红笔);读就是就以上的解释进行全文的翻译。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会对下一节课的内容高度关注。符合新课标中阅读浅易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三国两晋时的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的背景切入,我们要了解的大诗人陶渊明就生活在东晋,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也在那个混乱丑恶的时代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背景简单认识,暗示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须以此为依托。

  (二)提出问题:

  A说出自己对成语世外桃源的理解

  B听读课文,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具有怎样的魅力成为众人向往的洞天福地呢?

  设计意图:边听录音示范边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无形中加强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感知。在这个主问题的之下,师生互动,更容易牵引一些小问题:

  (1) 找寻描写自然风光优美和桃源人安居乐业的段落指导朗读。

  总结提升朗读效果的方法:

  (1)了解内容,准确翻译。

  (2)明确作者抒发的情感。体味表达的意境。

  (3)、注意节拍、重音、语速。

  (2) 对表现桃源另一特点即村民的纯朴善良的语句赏析。结合本节留白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从景物描写入手。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学习诵读古文,有意识的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所以,主问题牵引细碎的小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推敲朗读方法、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训练发散思维。

  (三)揭示主题

  A找出虚构的痕迹。

  B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直揭社会现实,而是虚构了一个理想化、至少

  在当时不会有的世外桃源?

  学生先说,教师不马上说出答案,将课前学生查找的、老师整理汇总过的资料分发给他们,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概括主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不是太强,或者说不愿意查,抱着双苹果书不放,那里的介绍并不十分全面,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应全面了解作者,了解风格、了解他的遭遇,了解他的故事。培养筛选、积累和阅读课外文字的习惯。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教学资料

  《桃花源记》学法导引

  1、反复诵读,读出感情,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2、先忠于原文模仿性地讲故事,再运用想像创造性地讲故事,加深理解。

  3、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简介,更好地把握主题。

  4、结合以前所学的有关陶渊明的诗歌或本册第三十课的《归园田居》(其三),进行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背景知识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者本人因憎恶趋膻逐臭的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田亩的生活道路。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和痛苦, 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

上一篇:《桃花源记》课文教学建议下一篇:《桃花源记》《礼记·礼运》比较阅读